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李軍:前衛藝術的肉身何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7-15 11:41:05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琴嘎作品《冰凍》,參加栗憲庭策劃的《對傷害的迷戀》展覽


  仿佛等了多少年,中國前衛藝術在2000年迎來了全面出擊的時刻。這一年的春天,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繁華都市,前衛藝術展覽如雨後春筍般從地下冒了出來,其中重要的有邱志傑、吳美純策劃的《後感性——異形與妄想》,栗憲庭策劃的《對傷害的迷戀》和顧振清策劃的《人.動物:唯美與曖昧》等,對參展的藝術家來説,其中的甘苦暫且不論,第一次嘗到了被國內的大眾文化和媒體密切關注的滋味,倒是真的;到了這一年的歲末,官方的第三屆《上海雙年展》駕著海外的祥雲在緊鑼密鼓中隆重登陸,大量裝置、錄影藝術作品的堂皇入室和《不合作方式》等一系列民間展覽在週邊的襯托,形成了一種想像中“紀念碑”,標誌著自1989年北京的《現代藝術大展》以來,前衛藝術不僅歷經11年的坎坷終成正果,而且還産生了預期中的重大的社會反響(其影響至今仍在進行之中),它的激烈程度,只有1989年發生在中國美術館的“槍擊事件”差強可比。用理論家的話説,前衛藝術可謂是突破了“自我消耗,自我欣賞”的局限,終於實現了與社會的一次“正面接觸”。

  不過,這種“接觸”與其説是前衛藝術的一種貨真價實的向外“突破”,毋寧是一次從內部的“解脫”,或者更準確地説,是一次由“解脫”導致的“突破”。如果我們暫且跳出前衛藝術的圈子,站在普通觀眾的立場上反觀前衛藝術的話,無疑我們會得出與媒體相近的結論,感覺自己無意中踱進了一處澡堂、肉鋪或者冷凍庫什麼的——總之不大像是展示藝術品的地方。明晃晃的肉體或者“肉身”(像前衛理論家愛用的那樣)歷歷在目,令人心花繚亂,人的,動物的,死的,活的,溫暖的,冰涼的,魅惑人的,嚇死你的,有字的,有畫的,真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共同的特點是脫得光光的。某些前衛批評家試圖從藝術語言的角度,賦予前衛藝術中“肉身橫陳”現象以合法性;他認為從使用其他材料到使用肉身材料(包括人與動物的屍體),是前衛藝術語言和材料的一次突破和進展。這種説法總給人以欲蓋彌彰的感覺。因此,我更欣賞前衛藝術家兼策展人邱志傑的一種解釋,至少它更直截了當;後者認為,這類作品的出現,是對於“前幾年中國藝術界過於觀念化”,對“風行于藝術界的智力崇拜和極簡趣味的反動”,而“新的藝術實驗”強調的是“現場、感性”和“力度”,一句話,前衛藝術之所以選擇肉身材料,並非因為肉身材料從未被使用(我們知道,它已是一項歷史悠久的英國傳統),而是肉身材料較之其他材料,在追求特定效果時更為殊勝而已。值得指出的是,即便如此,它也不是一次藝術語言上的真正突破或進展,至少就前衛藝術的實踐而言,我們看不到作為這種突破之標誌的技術上演進的必然性;而在邱志傑的例子上,我們同樣沒有發現後者所致力於“發動”的那種“觀念化”藝術和“極簡趣味”,有任何值得人們強力超越的傑作存在,因此,肉身現象最多算得上是一次順應潮流的改弦更張而已,而對某些人來説,脫下衣服露出身體,有時要比滿身披掛擺出架勢來,是顯得更“酷”更“狠”一些的。

  一位前衛策展人把他對於肉身現象的辯護提高到方法論的高度,指出“肉身問題是中國藝術家從事藝術活動時經常使用的一個有別於‘西方’的工作方式”。這是一個值得認真回答的問題。不錯,在對待“身體”的態度上,中西思想確實存在著差異。西方哲學中的最高範疇,無論是Being(“是”或“存在”),Substance(“本質”或“實體”),還是Idea(“理式”或“觀念”)和Soul(“靈魂”),都具有脫離事物具體性的抽象和精神特徵;而在中國哲學中,諸如“法身”,“本體”,“體用”等等的最高範疇,卻離不開具體的“身”和“體”,這意味著中國文化所理解的最高真理,具有身心合一、精神和物質融合無間的性質。道教的“性命雙修”,肉體的“長生不老”和“羽化成仙”,以及儒家的“萬物皆備于我”諸觀念,為這種身體觀提供了最充分的説明。它所採取的方法,常常是一種“減法”,即“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一直達到純真無偽的本源狀態。莊子在妻死之後鼓盆而歌,劉伶在酒醉之後裸裎賦詩的故事,是中國文化對待身體(屍體)的另外兩個著名的例子。但是無庸諱言,這種身體觀同時存在著蔑視技術的反智主義傾向,存在著過於信賴身體,過分強調原始、本源和自發狀態的問題。其隱含著的危險經常可見於中國文化抵禦外患的時候,例如義和團式的企圖仰仗畫符念咒和“刀槍不入”的身體,去抵抗帝國主義的船堅炮利。如果中國的前衛藝術在此問題上以引經據典和反智主義為榮的話,那麼憑他們的修養學識,我敢肯定,他們是不會超出義和團的水準的。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尹俊油畫展
· [專稿] 東遊記——展覽現場
· [專稿] 2008馬曉春攝影展開幕現場
· [專稿] 文芳個人攝影/裝置作品展
· [專稿] Galerie Gora
· [專稿] 生命—南韓畫家樸建孩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