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當代藝術應回歸大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6-27 13:02:2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三、 從小眾孤芳自賞到回歸尋常百姓

  中國當代藝術雖然是藝術品市場熱捧的“寵兒”,但是仍未能擺脫生存空間的小眾市場。中國當代藝術家繼承了西方“前衛”藝術不與中産階級媚俗文化、不與大眾流行文化為伍的精英藝術理念,以反藝術、反傳統自居,殊不知早期西方“前衛”藝術的精英理念和疏離大眾的思想傾向,已經在1970年以後被後現代主義的“波普”意識所取代,“前衛”的精英藝術理念已經與社會主流文化和中産階級意識形態達成和解,而我國的一些當代藝術家仍然不妥協的堅守著西方早期“前衛”藝術的精神和理念。

  “前衛”永遠是少數人的專利,“前衛”藝術也不例外,但是,社會大眾至少是熱愛藝術的群體,在中國當代藝術剛剛亮相的“星星畫會”上,就表現出零距離接觸當代藝術的強烈願望。面對觀眾熱切的詢問,當代美術家給出了“他就是它自己”,“不存在懂不懂”的經典答案。當代藝術疏離人民大眾是可悲的,人民大眾拋棄了令他們不解,令他們反感的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則是可怕的,中國當代藝術為此付出了幾十年的代價,教訓是相當沉痛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在政府開明,公眾包容,社會和諧的社會環境下,當代藝術家卻突然産生了叛逆與批判失去目標的茫然與迷惘。

  中國當代藝術的確到了應當走向民間、回歸大眾的時候了。中國當代藝術品僅有少數企業家的炒作拉升、投資家的高端收藏是遠遠不夠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最深厚的生存基礎和最廣闊的發展空間是熱愛藝術、追求完美的社會公眾。應當説公共裝璜領域和中産階層的收藏空間都有待開發,中産階層是中國社會經濟實力雄厚、追求新潮品位的龐大群體,他們應當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知音或者潛在客戶。當然,他們依然渴望與藝術家交流對話,在全新的審美層面理解具有“前衛”、新潮、實驗性質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中國當代藝術家堅持的“前衛”、新潮、實驗理念並不妨礙與社會公眾的交流對話,無論如何對話、交流都比對立、疏離更有利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繁榮發展。

  四、 從衝擊道德底線到構建社會和諧

  中國當代藝術家從十年浩劫的文化沙漠中走出來,一身饑渴,一腔悲憤。當解放的靈魂與創作靈感相結合、相碰撞的時候,最耀眼的火花就是對政治高壓、文化專制的批判和反思,頑強探索著、拓展著應當屬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自由天地,他們對文化領域思想解放的積極貢獻是不容置疑的。由於特定時期中西方藝術資訊的阻隔,中國當代藝術家繼承了西方早期“前衛”藝術家疏離公眾、追求怪異的傳統,以憤世嫉俗的偏激衝動和玩世不恭的潑皮無賴,追求震驚社會的轟動效應,甚至不惜以色情淫穢,血腥暴力的行為藝術、影像藝術衝擊現行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底線。他們驚世駭俗的“傑作”走向了他們初衷的反面,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強烈反感。其實,當代西方“前衛”藝術對抗的是中産階級的商品社會及其媚俗文化,而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法律道德底線並未構成直接的、根本的衝突,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不能不認真對待並努力調整的重大問題。

  在倡導思想解放,鼓勵藝術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代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歷了挫折和沉寂之後,也到了重新定位、創新發展的新時期。當代藝術家既不能被社會放逐,也不能自我放逐,長期處於非主流、非傳統、非民族、非時尚的尷尬地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批判精神和叛逆性格應當成為解放思想、藝術創新的動力。擺脫離經叛道的孤傲和驚世駭俗的怪異,不僅不會使他們放棄對生存環境的思考和對人類命運的關注,而且會從另一個側面為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巨大而獨特的作用。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蘇州博物館06-08年展覽
· [專稿] 四川地震賑災藝術品義賣新聞發佈會
· [專稿] 就是她他們
· [專稿] 向內——裝置雕塑展
· [專稿] 張建華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