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時間:2007年9月8日—2007年10月7日
展覽地點:娑羅畫廊,崔各莊鄉草場地藝術區46號B
參展藝術家:王之博、鬍子、卜樺、虞華、閆威、戴牟雨、熊鶴、黃薇、陳赟、劉丹妮(排名不分先後)
聯繫方式:010-84568109、84568439
備註:哈密瓜,水果,一種吃起來很香甜的水果。上海話“哈”,一種程度上的修飾詞,比如“哈靈 好嗲”就是很靈很好。哈密瓜的上海話發音:哈滅古,哈密瓜很高興——哈滅古哈。
展覽前言:
生活的急速變化,使得人口流動頻繁,也使得各鄉,甚至各國各族的俚語鑲嵌在本地話中派生出新語言,再加上果凍時代的語氣詞和特有的語調,使得今日的語言和語調變化無窮。隨著變異的口語化在生活間的廣泛傳播,聽上去隨意性的口語漸漸地形成了新俚語。一代復一代,昔日的新俚語又構成了本地新的標準語言與發音。
藝術的變化與語言一樣一日三變。特別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潮流中,每一個時段似乎都有流行的藝術樣式和藝術語言,恰恰這種當時流行性構成了一個時代文化上的趨同性,待到藝術史家梳理這段歷史時,藝術的時代性就是從中提煉出來了,那麼,這段歷史的藝術樣式也就顯而易見了。
因此,本次展出的藝術家在他們創作過程中的藝術思考和藝術實踐即是我們這個時代中變異得最為亮麗與生動的一幟。他們在藝術中的隨意性已轉為藝術的新俚語及其新的發音方式,他們在藝術中的流行性也將逐漸形成今日藝術的時代性。
張晴 2007年七夕于娑羅花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