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金蟬脫殼:從傳統和革命中的語言拯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6-03 10:10:52 | 文章來源: 美術同盟

 

    策展:朱其

    藝術總監:李小山

    策展助理:孫冬冬

    參展藝術家:

    傳統部分:

    陳農、陳慶慶、董文勝、郭文、金陽平、劉力國、馬良、邵帆、徐弘、展望、張建君、張羽

    革命部分:陳波、何傑、劉大鴻、李路明、歐陽春、瞿廣慈、隋建國、王廣義、王興偉、薛松、尹朝陽、于凡、張曉剛

    開幕:2007年6月2日下午三時

    時間:2007.6.2—2007.6.10

    地點: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南京市中央路6號大鐘亭公園內)

    電話:83351220—6205

    網址:www.sg-art.org

    主辦: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

    協辦:南京藝術學院當代美術研究所

    主題闡釋:

    在過去三十年,中國當代藝術主要是借用西方藝術的觀念和語言形式,來表達本土的自我主題和內容。自1990年代以來,如何通過對傳統的中國藝術語言進行改造,使它成為與十九世紀以前的中國語言形式具有一種脈絡上的聯繫,同時又適合於當代的自我表達和美學趣味,一直是當代藝術在九十年代的一個主要探索方向。

    中國現代藝術的興起來自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而其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在於對西方語言軀殼的借用,這在八五新潮時期達到一個高潮。而如何脫出西方藝術的語言軀殼,在九十年代以來主要表現為兩個主要的語言策略,一個是重新改造傳統的藝術語言形式,這既包括文人畫的語言,也包括對傳統民間藝術和文化的符號形式,以及相應的觀念。另一個是對革命文化的視覺語言的改造,對革命文化中的攝影、宣傳畫、形象素材進行後現代式的改造使用。

    這種語言軀殼的改造是在各個語言和符號層面的,同時它的改造所使用的觀念和基本方法也不是一個純粹的個人方式,比如有些是借自後現代方式,語言改造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但這是九十年代以來一個重要的藝術語言的實驗線索。

    中國藝術需要一個語言的金蟬脫殼的過程。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