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2006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今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2-15 08:45:59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品網

    由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的2006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今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上海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何麟;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昌酩;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朱國榮;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劼音;劉海粟美術館館長張培成;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周長江;沈柔堅藝術基金會王慕蘭等各界來賓出席了開幕式。上海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陳琪主持開幕。

  開幕式上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朱國榮致詞,他説:今年舉辦的“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已是第十一屆了,它的主題:釋義進行時,其預示著新一輪的開始。如何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中,既吸取西方的有益經驗,又對來自西方的影響作清醒的文化審視。並採取策略上的應對,積極主動地構建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審美和價值體系,這可以説是上海美協對本屆“海平線”的文化定位。在這個前提下,本屆“海平線”對參展作者的挑選比以往更偏重於作者活躍的藝術思想和大膽的藝術創新精神,因而不再強調過去畫種上的嚴格劃分,並且開始接納了裝置、攝像等新藝術媒介方面的作品。實際上,鼓勵探索,鼓勵創新的策展思路與二十年前創辦首屆“海平線”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本屆“海平線”參展者的年齡可以説是歷屆“海平線”中最年輕的一屆,平均年齡在36歲左右。參展者的低年齡與高學歷,使得這屆“海平線”的藝術面貌充滿著朝氣和活力。他們既不同於追求經典、完美成熟的藝術家;也不同於熱衷玩耍觀念、亂搞行為的藝術家。他們生活在上海這座國際化的大城市裏,對城市的方方面面有著太多太深的認識,儘管有的涉世不深,但是從他(她)們的作品中卻能夠感受到他(她)們對城市生活的極度敏感和由此引發的深層思考,諸如都市人們之間的緊密又隔閡的關係、城市人對大自然山水異化追求的心態、城市人精神上的孤獨感等。他(她)們通過自己的作品或者是作坦率的、尖刻的表白;或者是迷茫地、暖昧地表露了內心的困惑。但是,他們並不想尋求這些問題的最終解答,而只是表示他們對社會、對文化、對生活的一種思考的角度和詮釋的方式。同樣,在藝術表現上,他們不想用別人已用過的語言來敘述,而是用一種獨特的原創性形式來敘説心靈的獨白。當然,參展者中也有一些在藝術上已經是相當有造詣的中年藝術家,他(她)們在自己的作品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將中國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滲透進帶著西方烙印的當代藝術中,使思想內涵與表現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的重新建構問題。

  “海平線”向來是一個強調學術性,凸現當代性的藝術展,尤其,本屆“海平線”企望在學術觀念和表現手法上有所突破,因此要求每一位參展者對他們自己的作品作簡練的解説,形式不拘,以便於觀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在籌展中,我們曾召開了一次學術交談會,請美術的、文化的、社會學的、哲學的各路專家與參展作者面對面地探討藝術,探討作品,互相交流,互相溝通,這對於理論家和參展作者來説,都是受益匪淺的。

  開幕式上海平線策展人譚根雄;海平線學術主持潘耀昌介紹了策展情況和主持情況;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何振華;上海華東師範藝術學院研究生吳曉寧分別代表參展藝術家作了發言。參展藝術家有:趙葆康、陳心懋、解鋼、楊東白、陳墻、、孔德潤、王凱、肖素紅、張嵐軍、薛松、董陽、王蘭君、張勇、陳秦、王大志、李乾煜、湯曙、徐軼美、陸煜瑋、何振華、吳曉寧、周丹燕、楊佳黎、褚蔚清、沈夏鳴。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力量新生雕塑作品展
· 雕塑空間──學院雕塑家作品
· 06全國高校雕塑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 南韓當代繪畫藝術展亮相劉海粟美術館
· 《跳躍的旋律--七人鋼筆畫聯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