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超越的維度——中國新繪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9-24 00:33:26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陳輝 一場雨 180x210cm 布面油彩

    新與舊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當我們把年輕一代冠之“新人”時,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正如中國電影人喜歡按政治概念來劃分第幾代那樣,稱謂與內涵之間並無本質的聯繫。“新”可以是形式上的,可以是觀念上的,也可以是年齡上的,總之,“新”不是一種單義的東西,而是言説者的當下的表述方式。

    新人之作,自然是有其不同於以往的特點。曾經有人把七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人概括為“卡通一代”,這是失之於真實的。我相信,在一個開放和自由的背景下,藝術家的創作方向和面貌是千差萬別的,“卡通”不可能成為一代人的精神導向。由於地域和文化的差異,落實到個體身上,藝術趣味以及創作方式相異甚遠——南方是一種,長江流域是一種,北方又是一種,正是種種差異,構成了規模上的龐大和豐富性,也體現出藝術所必須的個體化特徵。

    年輕是一種資本,它預示著未來的可能。列寧把年輕人定義為“天生的革命家”,其意思是,年輕一代勇於否定和破壞,這是建立新事物的前奏和基礎。但就藝術而言,從來不是按簡單的進化論邏輯延伸的,藝術史常有這樣的例子,不管一代人如何努力,最終的結果卻是一片空白。所以,當我們關注年輕一代的創作時,著眼點不應該僅僅只是他們畫出了(或製作出了)與前輩不同的作品,更應該考慮這些作品是否具有價值——承接了什麼?開創了什麼?啟發了什麼?

    回顧自上世紀80年代之後的中國當代藝術,凡有作為的藝術家,都在兩方面奠定了自己的基礎,一是觀念的優先,一是圖式的專利。我比較反對一種自嘲的説法:中國當代藝術的佼佼者是西方意識形態和西方市場的産物,在一個越來越國際化的大環境裏,藝術家的個體性意義比他的民族身份更重要。當我們檢討某個階段的藝術實踐的得失,不能只站在中國—西方這種二元對立的立場上,因為它容易導致情緒和判斷的失控,而得出太主觀化的結論。

    從整體上看,本次展覽的參展作品具備了頗多優秀的品質,首先肯定的是藝術家的自我姿態,他們的精神面貌較為健康——從創作態度上可以發現,他們對待自我的評價是自信和自足的;其次,這些作品雖然不能説達到多高的品質,但卻真實反映了我們時代的藝術的特徵——非中心化、非潮流化和非群體化,這是好的,它提供給藝術家一種縮短主觀和客觀距離的條件,使每個人得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再者,這些作品還具有社會學意義上的圖像價值,通過各色各樣的獨具個性的畫面,可以做出準確的社會形態的判斷——即使在最基本的比較上,也能夠看到這代藝術家不同於以往的努力。或許,他們缺乏一些宏大的東西,缺乏一些歷史感和一些普遍性,缺乏一些針對存在所承擔的道義精神,這些都構不成致命的缺陷。因為自由是他們今天最寶貴的財富,在此基礎上,很多東西是有可能得到補充和提高的。

    我和大家一樣,期待年輕一代藝術家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同時,也想給年輕藝術家一個參照,年輕是相對的:米開郎琪羅、德拉克洛瓦、畢加索等人,都在二十來歲就創作了輝煌的作品,所以,沒有理由把年輕當作藉口,唯一要做的便是:通過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潛力全部挖掘出來,成為進入藝術史的真正優秀的藝術。
                                                                                       李小山

俸正泉 帶刺的玫瑰 150x190cm 2005 布面油畫
·展覽城市: 江蘇-南京
·策展人: 朱彤
·展覽時間: 2006-09-23~2006-10-15
·展覽地點: 四方當代美術館
·主辦單位: 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
高波 黃色的臉 200x150cm 2003 布面油畫
曹靜萍 臨水 400x200cm 2006 布面丙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