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遼寧藏齊白石精品亮相香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8-25 21:58:37 | 文章來源: 香港大公報

 

    我國古代的文人畫家,筆下題材多數是山水人物,以表達高雅情趣,但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不僅以山水、人物、花鳥為題材,更喜畫蝦蟹、雞鴨、青蛙,甚至蟑螂等小動物,將國畫的題材普及、擴闊至日常生活,令大眾産生共鳴。齊白石的八十多項作品,包括繪畫、書法和篆刻,今日起(八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在香港藝術館展出。

    是次展覽名為“似與不似──遼寧省博物館藏齊白石精品”,這批作品不但首次運港展出,大多更為首次公開展覽。展品精選自遼寧省博物館藏,涵蓋了齊白石早年至晚期的風格,呈現其創作生涯中不同階段的藝術發展。

    反映早年至晚期畫風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昨日在展覽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在二十世紀,我國許多藝術家經歷了政治動蕩及社會變遷,他們在中西文化衝擊下,在困難的生活中,為藝壇開創百花齊放的局面。齊白石就是在這背景下成為獨當一面、風格創新的近代藝術大師。

    林鄭月娥續説,齊白石曾曆盡窮苦戰亂,對藝術的熱誠卻沒減退,他善用生活點滴,作為創作題材,因此得到“人民藝術家”、“鄉土畫家”美譽。她説:“這個展覽的題目‘似與不似’,出自齊白石的畫論。齊白石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而這也是他一生追求和探索的境界。”

    明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林鄭月娥希望香港與遼寧的博物館能增加文化交流,開拓更大合作空間,讓香港市民有更多機會觀賞祖國的藝術精品。

    創作取材日常生活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致辭時表示,該館收藏了四百多幅齊白石的作品,數量是全國之冠,他介紹遼寧省博物館與齊白石之間的緣份時:“齊白石三兒子齊良琨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于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前身)任研究員,而齊白石的恩師胡沁園之孫亦于博物館工作,因此他們都曾為博物館到北京向齊白石徵集不少作品,後來又捐贈不少齊白石作品,包括早中晚期佳作。”他希望這次展出的作品都能得到香港市民的喜愛。

    齊白石(一八六四至一九五七年)生於湖南的湘潭,童年生活于鄉間,未正式學畫之前,就已嘗試摹拓家門上的雷公像,並以身邊的人物為寫生對象。至二十歲時偶見《芥子園畫譜》的古裝人物造型,成為其雕花創作及繪畫肖像的依據。

    至二十六歲,齊白石先後拜民間畫師正式學畫肖像,開始對人物畫的歷史和技巧有了較系統的認識。後經胡沁園介紹認識譚溥(字荔仙),學習風格近清初王翬傳統倣古的山水。

    一九○二至一九○九年期間,齊白石遊名山大川、村落古寺,隨走隨畫,亦臨摹及觀摩了不少古人之作。這不但增強他對景寫生的技巧,更啟發他創出“自家山水”的風格。自言要「用我家筆墨,寫我家山水」的齊白石,喜歡以家鄉景觀及遠遊所到之處為題材,其山水畫,集中于六十歲前創作,予人樸拙感,構圖簡單直接。晚年則以繪畫花鳥魚蟲較多。

    八與九月辦兩個講座

    齊白石的創作題材多樣,特別喜歡以農村及日常生活的物件作為繪畫對象,如魚竿、竹簍、蘆葦、小蟲、魚蛙、蝦蟹,以及日落日出等,表現出齊白石的藝術與生活互不分離的。繪畫對象雖然平凡,但透過畫家的筆墨及心思,予人不落俗套而雅俗共賞的天趣。

    配合是次展覽,藝術館將舉行兩個講座,包括于八月二十六日及九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藝術館演講廳舉行的“大匠之門──談齊白石的藝術”及“齊白石人生藝術解碼”,分別由遼寧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楊仁愷,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總監及講座教授萬青力主持,詳情可瀏覽藝術館網頁:http://hk.art.museum/,或電二七二一○一一六。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