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舉辦在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7-21 07:49:09 | 文章來源: 美術同盟

    中國當代藝術在面對更加開放也更加複雜的國際國內文化發展形勢的同時,近十多年來也獲得了更加彭勃的發展。與此同時,對日新月異的現實社會生活的強烈關注,對藝術創作與表現手段和媒介的自由運用,使獲得了當代視角的中國藝術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在世界各主要藝術展覽上,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各項活動中,中國當代藝術都越來越成為焦點,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強大的社會經濟基礎的支撐。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藝術舞臺上的出色表現,一方面與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國藝術在當代社會所煥發出的獨特魅力有關,另一方面與中國經濟的崛起、在近些年來始終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良性發展勢頭也有很大關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在國內生産與國際貿易上所含有的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商業機會,必然使並且已經使中國的當代藝術從中獲得整合傳統與當代文化資源的動力,同時也必然使並且已經使中國的當代藝術在參與國際藝術交流的過程中,作為國家文化的發展標誌而引入矚目。

  經濟基礎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長,使得中國人對精神財富的需求與日俱增。不斷增加的對精神産品的消費慾望,與購買藝術品的投資行為,成為近些年中國社會精神文化生活與商業經營活動中的一種逐漸普遍開來的現象。在一定的階層中已經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的投資理財模式。藝術品的收藏,開始成為與地産、股票和期貨比肩的投資方式。

  然而,中國當代的藝術品收藏作為經濟富裕之後的必然選擇,與中國當代藝術蓬勃的發展態勢之間,卻存在著不合節拍的距離和斷裂:一是藝術品收藏對象結構的單一化。優秀的傳統藝術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門的同時,卻沒有把眼光放在正值創作盛期的中青年當代藝術作品上。人們對藝術的長期價值缺乏清醒的認識,盲目地跟風造成藝術投資成本的增加和風險的加大。二是當代藝術作品的創造與藝術的消費之間存在著脫節。記錄著民族與國家變遷、自我生存體驗、個人生活記憶等等的當代藝術作品,無法通過有效的渠道傳播到藝術消費者的視野中。三是對優秀的當代藝術作品的專業評價與認定,缺少深入淺出的引導和廣為人知的宣傳途徑。

  所有這些都造成了中國藝術作品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創造與消費之間,在評價與收藏之間的一系列矛盾,使得藝術發展的有機生態鏈條存在著相當程度的脫節。正是出於對中國當代藝術在文化發展的生態中所暴露出的這種矛盾的深刻認識,以年鑒的方式舉辦展覽,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有別於雙年展、三年展、文獻展、提名展等已有大型展覽方式的年鑒展,其特點在於以年度為單位,強調展覽以當代藝術作品為媒介,發揮藝術批評家獨到的洞察力和遠見力,對當代藝術創作與發展中最具價值的作品做出學術認定,從而溝通鑒定(批評家)、鑒賞(觀眾)與鑒藏(收藏家)各方,樹立藝術批評在引導當代藝術欣賞和收藏方面的威信與作用,構築藝術作品在當代社會良性生長和發展環境,提升社會成員精神文明素質。

  正是基於這樣的深切體認,2005年由著名策展人、藝術批評家范迪安任總策劃人,由策展人、藝術批評家范迪安、殷雙喜、楊衛、高嶺四人為策劃委員會,于去年7月開始策劃的首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已于2006年1月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的策劃委員會及學術委員會已經組成:策劃委員會由賈方舟、殷雙喜、鄒躍進、楊衛組成,策劃委員會主任為賈方舟;學術委員會邀請了海內外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成就突出的批評家和學者組成本屆年鑒展學術委員會。他們是(以姓氏筆畫為序):王林、王璜生、鄧平祥、馮博一、皮道堅、劉驍純、呂品田、呂澎、孫振華、吳鴻、邵大箴、易英、范迪安、郭曉川、黃專、黃篤、魯虹、徐虹、高嶺、俞可、李旭。本屆展覽的入選藝術家及其作品,正是四位策劃委員與二十一位學術委員從藝術與歷史的高度對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和發展做出學術認定,具有極高的學術含量和藝術價值。

  經過半年的精心準備,大型藝術展覽“當代視像:為收藏家辦的展覽——第二屆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即將於2006年12月21日至26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隆重舉辦。展覽結束後將由承辦方將部分作品組織專場拍賣會。 

  年鑒展相關內容提示

  一、年鑒展的定位

  年鑒展作為展覽體制的定位是:為收藏家辦的展覽。這種展覽體制的確立,最為突出的特點是,藝術批評家角色和任務的拓展。從原來對藝術創作過程和結果的參與、批評、闡釋,到以批評引領藝術市場,從而提升藝術收藏的品質,從而使藝術批評家走出單一的角色束縛。在藝術消費者的精神需求日益豐富的時代,藝術批評家變被動為主動,將學術評述的獨立性和嚴肅性以及規範化的操作,與引導藝術市場的消費結合起來,使得藝術創造、藝術欣賞、藝術收藏和藝術研究,逐步處在一種良性和諧的發展鏈條機制之中,使藝術的生産、消費與發展獲得了一種長效性。這種展覽體制的創立,無論在現有藝術展覽的展出方式上,還是在現行藝術作品的各種拍賣方式上,都是一種創造性的文化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換句話説,這種展覽體制打破了藝術展覽與藝術流通相互之間的隔閡屏障,使得藝術與市場在學術批評和理論認定的引導下得到積極的溝通與呼應。

  二、第二屆年鑒展的主題

  以年鑒展的總體定位,即“為收藏家辦的展覽”為指歸,立足當代中國視覺圖像創造的最高成就。它囊括了1990年代後進入創作成熟期和巔峰期的絕大部分中青年當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同時吸收了卓有成就的健在並處巔峰期的老藝術家的部分作品。它既是對1980年代中國藝術創作的一種呼應,更側重於對1990年代以來中國優秀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的一種肯定。從這種意義上講,本屆年鑒展是在首屆年鑒展的基礎上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又一次重要的學術評鑒和集中檢閱,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學術意義。與上屆不同的是,本屆由藝術批評家、策展人組成的策劃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將根據本年度藝術創作的實際情況做出學術評鑒,特別推薦新人新作進入展覽和拍賣。並設3-5名年度獎和3-5名新人獎。

  三、第二屆年鑒展的學術內容

  本屆年鑒展規模宏大,共展出120位(組)參展藝術家作品240件(組)。參展作品的媒介材料涉及繪畫、雕塑、攝影圖片。展覽期間由湖南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本屆展覽的大型畫冊,其中包括由策劃委員會成員撰寫的分類評介文章、參展藝術家自述及有關藝術家的評論文章摘要,以期對每一位參展藝術家及其作品做出充分的學術梳理和評介推薦。展覽期間,還將舉辦獨具特色的座談會,將邀請各委員會成員及收藏界、經紀界、新聞媒體有關人士參加,圍繞“藝術與金錢”、“批評與市場”等熱門話題展開充分的討論和交流。

  四、第二屆年鑒展藝術家的入選方法

  由策劃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共24名成員分頭以書信表格形式,推薦年鑒展入選藝術家,每位委員提出40位入選藝術家名單。策劃委員會在充分尊重學術委員會提名名單重疊率的基礎上,做必要的補充,依次排出最終入選藝術家名單。根據最終入選名單,通知藝術家參展,進入展覽程式。

  五、年鑒展部分作品的專場拍賣會

  年鑒展的宗旨和定位,決定了它與藝術市場的緊密關係。年鑒展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能否轉化成市場價值,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年鑒展策劃委員會及學術委員會的學術判斷力和鑒賞力對於引導藝術市場起著怎樣的作用。這也正是年鑒展不同於其他展覽的特點所在。

  正因為如此,年鑒展的參展作品的一部分交由拍賣公司專場舉辦拍賣會,將是年鑒展學術活動的一種市場化驗證,其在理論與實踐雙重層面上都是一次全新的實驗,意義非同尋常。隨後舉辦的專場拍賣會,將使本屆展覽的學術追求與藝術評鑒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得到一種積極的延伸和轉換,必將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