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英國電影的好萊塢之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1 11:05:11 | 文章來源: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

對於英國普通民眾,電影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對於英國經濟來説,英國電影是英國政府的搖錢樹,是英國國民生産總值的中堅力量,英國電影産業僅在2006年一年就貢獻了英國GDP的43億美元。近日,在英國主流媒體上圍繞電影品質開始了一場批判。批判中出現率最高的一個字組就是:“inferiority complex”——即“劣質情節”。美國著名電影評論網站,好萊塢hollywoodreporter在其發表的文章中指出:“英國電影正在走下坡路,這種下坡路體現在美國電影對英國電影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是對英國電影意識形態領域的佔據。”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

事出有因,英國和美國媒體聳人聽聞的報道並非毫無根據。“劣質情節”來自英國British Film Council發表的英國電影文化報告“説説我們自己的故事:1946-2006英國電影遭受的文化衝擊”(Stories We Tell Ourselves: The Cultural Impact of U.K Film)。在這篇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國政府對英國電影發展的擔憂。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究竟到底什麼樣的電影才稱得上是英國電影?這裡我們想要澄清的是:我們一般所説的英國電影不單指那些在英國拍攝並完成後期製作的電影,而是帶有英國文化特色的電影,是具有一定文化識別功能的電影。就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來説,該系列電影雖然是典型的英美合作産物,由美國的電影公司製作完成,而哈利?波特的電影原創小説,小説作者,電影演員,導演均來自英國。這部英國骨架、美國肌肉包裝而成的電影到底是姓英還是姓美,引起了業內的廣泛爭議。

原汁原味的英國電影《亨利?五世》劇照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電影語言給電影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然而,對於英國電影人來説,語言卻是一把雙刃劍。英國演員之所以能夠借助好萊塢的平臺輕鬆登上世界電影的巔峰,如今年的奧斯卡影后,著名英國演員凱特?溫絲萊特,是借助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英美兩國通用語言英語,為自己的奧斯卡之路掃清語言障礙。然而對於英國電影來説,通用的語言卻削減了英國電影中的文化特徵,hollywoodreporter的一項數據分析表明,英國人看完了《哈利?波特》電影之後深深體會到了英國的文化韻味和英式節奏;但是非英國觀眾看完此片之後卻有很深的感觸,那就是《哈利?波特》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與英國沒有什麼關係。

《憤怒中回顧》劇照

擔憂只是英國電影文化處這篇文章所傳遞的一個資訊之一,在以英國演員丹尼?鮑爾(Danny Boyle)和凱特?溫絲萊特(Kate Winslet)為代表的英國演員站在世界電影巔峰之時,推出這樣一篇英國電影文化報告,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對英國電影産業的提振。我們可以在這篇報告中看到,有200部經典英國電影列入其中,在這200部作品中,有100部作品由影迷從4500部英國作品中選出,還有100部作品由英國電影專家和學者選出。無論這些作品是如何産生,它們都折射出了英國文化獨有的價值觀,代表了英國電影和英國文化的最強音。同時,這部由200部電影組成的英國電影報告也在提醒後人,製作屬於英國人自己的電影,拍攝具有濃郁英國文化特色的電影,任重而道遠。

馮雪飛供稿

參考網站:
http://www.screenafrica.com
http://www.iftn.ie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
http://www.ukfilmcouncil.org.uk/ukfilms

圖片來源:
www.imdb.com
http://www.ukfilmcouncil.org.uk/ukfilms

圖片説明:
1 凱特•溫斯萊特
2 《紅菱艷》海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