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鳶尾花與玫瑰”花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時間: 2015-05-14 10:13:46 | 來源: 央美藝訊網

首頁> 資訊> 國際


梵谷, 《鳶尾花》, 布面油畫, 1890

當地時間2015年5月12日,“梵谷:鳶尾花與玫瑰”(Van Gogh: Irises and Roses)展將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揭開帷幕,梵谷繪製于普羅旺斯的花卉系列油畫將再一次重聚。1888年,梵谷與好友保羅•高更發生激烈衝突,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精神一度陷入癲狂。也就是在次年,他被送進了位於普羅旺斯聖雷米(Saint-Rémy)的一所精神療養院中。這一階段,梵谷創作了148幅油畫和百餘幅素描,其中就包括此次展覽所要展出的《鳶尾花》(Irises)與《玫瑰花》(Roses)系列。“鳶尾”與“玫瑰”各有兩張,本次展覽也是這四件作品的首次共同亮相。頗賦春天氣息的兩種花束在形式與顏色上各有不同,卻都流露出藝術家生命盡頭所要傳達的冷靜與超凡的熱情,令人心馳感動。

“鳶尾”與“玫瑰”常常被拿來與梵谷在阿爾勒的“向日葵”系列作對比,這四件作品中,各有一件《鳶尾花》和《玫瑰花》來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張豎幅的《鳶尾花》來自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以及一張橫幅的《玫瑰花》來自華盛頓的美國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展覽開幕的時間有意暗合梵谷當年創作它們的時間,那是125年前的1890年5月11日和13日,梵谷寫信給他的弟弟,告知他自己如何被這些迷人的花束吸引並投入創作,他“在發狂地工作,大捧的鮮花,紫色的鳶尾花,大束的玫瑰”。這四件作品將在本次的展覽中為觀眾提供不一樣的上下文以欣賞梵谷的標誌性的靜物畫,以此引發出對他創作旨意的遐想、圖像傳播影響的反思以及對油畫褪色補救的認識。


梵谷, 《鳶尾花》, 布面油畫, 1890

1889年5月,梵谷被醫生診斷為癲癇症,入住聖雷米精神療養院。在療養期間的最後一個星期裏,梵谷對鳶尾花和玫瑰花投入了巨大而持續的創作熱情。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走出單調的日常環境,去描繪周邊花園中盛開的鮮花。這個生長過度的花園蔓草叢生、花開遍野,很快成為梵谷到達後的棲息地,而聖雷米則成為了他最後的創作基地之一。正是在這一時期,他開始逐步恢復靜物畫創作,這一直被看做是他的“保留曲目”,卻在一段時間內被他本人所擱置了。當他重新面對花花草草舉起自己的畫筆,人們看到的是昔日無比輝煌的“向日葵”系列的完美延伸,美的續篇——“鳶尾”與“玫瑰”。

1890年的早春,梵谷經歷了又一次無助的精神崩潰,直到他即將搬往奧弗(Auvers)之前才出現了一段寶貴卻短暫的平靜期。正是這段狂風暴雨後的冷靜才使他得以完成這批創作。在登上北上火車的三天前,梵谷接連完成了這批花卉景物畫。他希冀彌補自己過去浪費掉的時間,證明自身仍有超凡的感知力和創造力,他希望,這些“最後的花束”能夠獲得應有的價值。當然,梵谷卓越的繪畫技術足夠使之擔得起這樣的期待。他針對畫布的大小做相應的畫面構圖,每一幅畫中都有一隻稍稍偏離中心的花瓶和一條維持平衡標準的水準線。梵谷通過一系列堅定的對比互補組織成一張張豐富的畫面,其中活躍著物體、色彩以及風格的激烈對話。藝術家巧妙運用不同的組織手段達到不同的表現效果,正如梵谷這兩張《鳶尾花》,一幅是藍色花束與黃色背景産生的強烈的互補對比效果,一幅則是淡藍花束與粉色背景營造的溫柔和諧的情調。


梵谷, 《玫瑰花》, 布面油畫, 1890

新環境的新鮮,醫生的樂觀和病友的合作,使梵谷看上去和緩了很多。所以在這段時間創作出的《鳶尾花》,連點彩部分都沒有任何洶湧的運筆。插在花瓶裏的鳶尾花與玫瑰,孤單地綻放。充滿古怪般灼眼的熱情,透出很是奪人眼目的精巧,還有那誘惑人心搶眼的色彩,這也許就是梵谷自己,孤獨的張揚生命力的倔強,冷笑一切凡間的艷俗。比起後來因重新陷入對疾病的巨大恐懼,因而無法徹底地打開心扉,無法最大限度地去把握和利用張力而繪出的作品,無論是初來聖雷米,還籠罩在“割耳事件”陰影之下而創作的《星月夜》,還是在幽閉狀態之下畫出的《鳶尾花》和《玫瑰花》,都是在聖雷米時期,梵谷對繪畫的情感最真實而有意義的表達。

然而,絕世的作品最終也難以抵擋歲月的風蝕。這四張作品在當年的6月底到達奧弗,7月梵谷開槍自殺過世。第二年的春天,它們被分散至世界不同的角落,追隨著不同的主人。由於保存環境與油畫自身的特性,原作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褪色,並逐漸改變了作者希望呈現的畫面效果。梵谷當初塗抹的銘黃慢慢變得暗沉,極易變色的紅色部分幾乎完全褪盡。進而出現的是,原先的紫羅蘭色的鳶尾花差不多已經成為藍色,粉色背景和粉色花朵也幾乎變成白色的。梵谷苦心經營的色彩關係(作品內部以及四幅作品間)、複雜細節的整體塑造以及畫面效果的整體衝擊力都隨歲月喪失了原有的平衡與和諧。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全球眾多頂級研究機構合作,聯合了大批研究學者、修復專家以及科學家,借助新技術與檔案調查,最終使得這四張作品能夠以較為真實的面貌共同展現在觀眾面前。籌備過程中運用到的技術和新發現將在本次展覽仲介紹給大眾,包括顏色修復等。這些目標的實現得益於廣泛的科學分析與深入的對比研究。先進的修復儀器可以在識別目標後瞄準顏色區域,根據原作的輪廓線進行工作,並儘量使之被修復的自然、真實和整體。正是基於這樣細緻的工作,梵谷希望在這四張作品中表達的藝術語言邏輯與生命力才得以被欣賞與體會。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5年8月16日。(圖文來自大都會美術館官網 編譯/王宣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