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古根海姆的全球軟擴展野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1 11:50:04 | 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

10月30日,馬來西亞藝術家Vincent Leong正在香港亞洲協會的展廳裏忙著為參觀者解釋自己的創作理念。他時不時側過耳,想把對方提的問題聽得更清楚一些。儘管在自己的作品前忙了一天有些疲憊,但年輕的臉上仍然流露出興奮的神情。

“這是我第一次來香港參加展覽,在此之前,我參加國際巡展的機會並不是很多。”這位馬來西亞籍華裔藝術家對記者説。Vincent身後的展廳中同時展示著另外16件來自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13位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一起構成了名為《越域(No Country)》的展覽。該展覽作為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一部分,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展廳中從10月30日開始展至明年2月16日結束。

“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是一個橫跨多年的文化合作項目,致力挖掘和推廣南亞及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北非三大地區的當代藝術。”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及基金會總監Richard Armstrong(榮安生)説,“古根海姆在上述的三個地區內挑選了三位獨立策展人,以尋找當地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這些策展人能夠代表古根海姆購買所挑選的藝術家的作品,而古根海姆還在全球範圍內為這些藝術家和藝術作品舉辦巡展。我們首先啟動的是在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項目,香港是《越域(No Country)》展的第二站,它的首站是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於今年2月22日揭幕,在三個月內吸引了超過25萬的訪客。我們將在未來6年內陸續啟動和完成在拉丁美洲、中東和北非的藝術項目。”在Richard躊躇滿志的表達背後,記者看到的是古根海姆以“購買藝術家作品+組織巡展”的模式進行全球擴張的野心。

從“硬擴張”到“軟擴張”

古根海姆作為一家在西方藝術語境中頗具話語權的美術館,在過去10年中從未放棄過讓自己變得更加“國際化”的嘗試。他們總是試圖將自己的觸角伸得更長,甚至希望觸及在那些國際藝術舞臺上顯得並不那麼活躍的地區,例如南亞和北非。

“10年前,當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市場上還不那麼引入注目的時候,古根海姆就已經開始嘗試進入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香港獨立藝術顧問Jehan Chu先生對記者説。

2003年,古根海姆在台灣設立分館的計劃因遭文化界人士反對而擱置。台灣的私人藏家Hanson Lee回憶起這段往事,對記者説,“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筆大型投資會刺激台灣經濟,而大部分文化藝術界人士認為,古根海姆會將他們所代表的以西方觀點為核心的藝術理念代入台灣,這對本土文化將形成侵略和傷害。同時,他們認為花費高額‘加盟費’投資一家西方理念的美術館不如將資金用於扶持本土藝術事業和美術館。”

隨後,古根海姆宣佈進駐香港西九龍,但這一計劃也在2005年初因遭專業和民間兩方反對而遭擱淺。2004年底,龍應臺公開發文表示:“西九龍區落在商人手裏,於是我們就看見典型的香港商業操作上演:一個説邀了蓬皮杜來開分店,另一個就説要與古根海姆合作……”他認為這跟商人們玩Gucci皮包、Bally皮鞋手法一樣,“只是文化的意義已被淘空”。

而在香港計劃之後,古根海姆又曾試圖進駐墨西哥瓜達拉哈拉,當時的古根海姆第四任館長托馬斯·卡倫斯還將其在瓜達拉哈拉的分管稱為古根海姆進軍世界的里程碑,但這個計劃依然被無限期擱置。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