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古根海姆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將在香港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30 14:55:1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自2013年10月30日起,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將呈獻《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為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Guggenheim UBS MAP Global Art Initiative)的巡迴展覽打響頭炮,展期將持續至2014年2月16日。

展覽囊括了十三位來自南亞及東南亞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呈現區內重量級創意藝術作品。

《越域》展覽早前于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展出(展期2013年2月22至5月22日),為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其中一部份。此項全球行動是一個橫跨多年的文化合作項目,致力推廣南亞及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北非三大地區的當代藝術。項目涵蓋策展駐留、國際巡迴展覽、觀眾為本的教育節目及購置古根海姆永久藏品的工作。《越域》的展品均由古根海姆瑞銀MAP購買基金特別為古根海姆藏品最新購入的。完成香港首站巡迴展覽後,《越域》展覽將移師至新加坡舉行。

展覽概覽

《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由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南亞及東南亞展策展人葉德晶(June Yap)以及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覽策展人陳少東(Dominique Chan)攜手策劃,展覽囊括來自十三位區內藝術家共十八件包括繪畫、雕塑、攝影、錄影及混合媒介的作品。

June指出:“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藝術風格非常多樣化,區內藝術家及作品的數量相比其他展覽項目前所未見的多。本展覽希望透過不同的藝術作品,展示多元的美學發展藍圖及眾多當代藝術家感興趣的主題,並以挑戰條件較優越的國家及民族事件為基礎,進一步了解相關的人和事。除了作品展覽外,大會亦安排了一系列活動讓不同背景的本地觀眾參與,《越域》絕對不只是個展覽,而是一個供各界討論交流的平臺。”

展覽的名字取自葉芝(W.B.Yeats)的詩作《駛向拜佔庭》(Sailing to Byzantium,1928)的開首句;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在小説《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5)有引用,名字象徵一份超越地理與政治框框、對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認識。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 #21382;&# 21490;最早可追溯至遠古時代的王國,再到後來的帝國和現在的民族國家。殖民、分裂、外國介入等事件及過程,在區內仍然殘留著痕跡,塑造了文化記憶的一部分。此外,南亞及東南亞也是許多具影響力的思想、宗教、倫理學説的發源地,包括佛教、印度教及伊斯蘭教等。

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作舉辦的香港展覽吸取了紐約展在文化、歷史及政治方面的主題思想,再加入了南亞及東南亞獨有的靈性和道德原則對區內社群的影響。《越域》探討當代藝術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地區內之多樣化風格,同時反映了參展藝術家們如何超越簡約的藝術表達,進一Ē 93;स 1;信念的呈現和影響進行反思。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行政總監孟淑娟女士(S. Alice Mong)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其基金會及瑞銀集團合作,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辦《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與此次展覽的願景想法一致,१ 6;望 ;透過藝術及文化交流促進各國之間的認識,並推動香港與環球觀眾的參與。目前區內藝術及創意文化發展蓬勃,絕對是將這個世界級展覽引入香港的最佳時機。”

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及基金會總監Richard Armstrong(榮安生)表示:“這次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和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作籌辦《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充分善用了我們亞洲藝術項目(Asian Art Program)的雄厚基礎,為 ;本 地、區內及全球的觀眾帶來更深入、具價值而且與別不同的文化交流。”

瑞銀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尹致源先生(Chi-Won Yoon)表示:“瑞銀很榮幸能將《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帶到香港。展覽在紐約相當受歡迎,而這次在香港舉行,讓我們得以在國際層面推廣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多元化當代文化風格。為期多年的古根海姆瑞& #38134;MAP全球藝術行動致力促進文化交流,協助世界各地的藝術單位接觸新的鑒賞者,同時拓展我們的藝術教育計劃。”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