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印度藝術夜場試水紐約亞洲藝術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8 14:38:53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Vasudeo S. Gaitonde作品《無題》 估價:60萬-80萬美元,成交價:96.5萬美元。

Vasudeo S. Gaitonde作品《無題》 估價:60萬-80萬美元,成交價:96.5萬美元

3月15日-23日,乍暖還寒之時,紐約藝術界迎來了“亞洲藝術周”(Asia Week)。今年共有40多家畫廊組織了亞洲藝術展覽,作品售價從數百美元到數十萬美元不等,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等拍賣行更是鉚足了勁頭,一共推出了15個專場拍賣,拍品總估價高達一億美元。

兩年前的亞洲藝術周上,中國內地買家將一隻估價不過數千美元的瓷瓶競價到百萬美元才落槌的盛況已經不再出現(今年的傳奇是一隻3美元購入的瓷碗被斷為北宋定窯出品,以近200多萬美元成交,令人咋舌)。隨著歐洲經濟持續低迷,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今年藝術市場已經降溫不少,加之據TEFAF上著名藝術經濟學家Clare McAndrew的報告美國重新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亞洲藝術周上也少了些財大氣粗、瘋狂競價的中國買家的身影。蘇富比今年除了“中國瓷器與工藝精品”、“中國傳統書畫”等專場,還特別推出了印度藝術的私人收藏夜場拍賣,這在紐約的拍賣界尚屬首次,從中可以看出拍賣行在用印度藝術試水,開拓、尋找下一個亞洲藝術興奮點與增長點。

關於“夜場”

拍賣行的約定俗成,夜場拍賣一般僅限于估價較高、市場需求火熱的作品門類,或是重要的私人收藏。迄今為止,紐約的兩大拍賣行一般在春秋兩季大型拍賣季才為“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和“戰後與當代藝術”各舉辦一場夜場拍賣,拍品主要為歐美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鮮有為其他地區和風格的藝術舉辦的夜場。印度現當代藝術在紐約的拍賣市場上並不陌生,去年3月的亞洲藝術周上,蘇富比與佳士得均推出了“南亞現當代藝術”專場,説是“南亞”,其實主打仍是印度藝術。當時的拍賣成績不過爾爾:蘇富比有著42%的流拍率,佳士得31%的流拍率不過略好一點而已。整體看來,往年印度現當代藝術的拍賣價格不算高,也沒有2007-2008年間中國當代藝術品屢屢破百萬紀錄的風頭,但是個別藝術家,如2011年6月辭世的M.F.Husain(1913-2011)等人,價格卻一直穩步上升,走勢值得關注。

今年3月19日晚上,蘇富比推出的“阿瑪雅收藏:印度現當代藝術”(The Amaya Collectio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dian Art)是蘇富比亞洲藝術周拍賣的首場。這也是一場“迷你”型的夜拍,總共不過43件作品,以繪畫與攝影等平面作品為主,僅有一件雕塑;拍賣師是蘇富比歐洲區副主席馬克·波蒂墨勳爵(Lord Mark Poltimore),他笑容可掬,頗有耐心,拍賣風格不急不緩。

起拍作品為M.F. Husain的一幅一米多高的油畫《回頭望的馬》(The Horse That Looked Back),以奔放的筆法描繪了一匹表現主義的奔馬,造型倒令人想起徐悲鴻筆下的奔馬。蘇富比的估價較為保守,在10萬到15萬美元之間,經過幾輪競價,最終以24.5萬美元成交(含佣金),算是打響了頭一炮。第二件Husain的作品就沒有那麼幸運,雖然也有幾位買家舉牌,加上電話委託競爭,最終不過以18.5萬美元成交,低於最低估價20萬美元。第三件仍是Husain的作品,有驚無險地在最高與最低估價之間成交。之後的作品也都陸續找到了買家,價格從數千美元到數十萬美元不等;唯一一件雕塑作品以34.1萬美元成交,此前最高估價是30萬美元。

阿瑪雅收藏的最終拍賣結果為669萬美元,略低於原先最高估價700萬美元,卻有著較高的成交率,43件作品中僅3件流拍,60%的作品成交價超過了最高估價,似乎昭示著印度現當代藝術走出了前幾季的低谷,略有回暖趨勢。

整場拍賣的最高價為印度重要抽象畫家Vasudeo S. Gaitonde(1924-2001)的作品,被印度買家以96.5萬美元納入囊中,高於原先的最高估價80萬美元。這件以紅色為主的作品大有法籍華裔藝術家趙無極的風範,不知有無吸引中國買家參與競價。但並非沒有遺憾,整場拍賣無一件突破百萬美元的作品成交。之前全場最高估價(80萬-120萬美元)、在預展和拍賣圖錄中都佔有重要宣傳地位的Tybe Mehta(1925-2009)的油畫《無題》——一幅立體主義風格的作品在叫到100萬美元左右的時候因無人再肯出價而流拍。看來印度現當代藝術的買家還未做好準備出百萬美元以上的高價來競購作品。

拍賣委託方——美麗的阿姆麗塔·賈富裏(Amrita Jhaveri)出身於印度富裕世家,熱愛收藏,20年間累積起一定數量和品質的印度現當代藝術收藏。有趣的是,她曾擔任過佳士得駐印度孟買的代表,與當時的佳士得全球CEO(這還是在法國富豪弗朗索瓦·皮諾收購佳士得之前)克利斯朵夫·戴維奇(Christopher Davidge)相戀而結為夫婦。後者又是1990年代末震動國際藝術市場的醜聞——佳士得與蘇富比“聯合定價案”中的關鍵人物,以與法庭合作換取自己的赦免,卻令蘇富比當時的董事會主席Alfred Taubman入獄數月。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也讓業內對這場拍賣充滿了好奇。

低調的現場嘉賓

這晚的拍賣,現場買家並不多,不像“印象派”或當代藝術夜場之時人頭濟濟,記者只能屈居一隅。一些平時在夜場拍賣常見的“名記”:《紐約時報》的Carol Vogel,《華爾街日報》的Kelly Crow都未曾到場,顯然這場夜拍沒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筆者在疏疏落落的競拍席中挑了一個便於觀察競價者的位置坐下。

剛開場不久,一位身材高大的印度紳士攜女士姍姍來遲,在競拍席前排就座。我驚喜地認出他正是Google的高級副總裁Nikesh Arora,僅次於兩位創辦人與主席之下的第四號人物。他從2004年加入Google以來,一直位居要職,為Google這幾年的經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去年5月Google更是不惜給他800萬美元重金獎勵,將他留在Google。Nikesh整晚很認真地觀看拍賣,卻一次也未舉起手中的競價牌。散場後,我又碰巧在電梯裏與他相遇,得以簡短地採訪了他。談話間,他告訴我,自己一直關注和收藏印度藝術與中國當代藝術,不過後者近年來的價格太高,令他卻步。對於當晚的拍賣,他對一些作品有興趣,但沒能下決心出價購買。Nikesh似乎沒有料到會被人認出來,略有些不安,也許下一次他會考慮電話或網上競拍吧。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場買家不多,電話競拍與網上競拍者都比較活躍,除了印度,買家來自歐洲、北美和亞洲各國。蘇富比紐約的亞洲藝術部門負責人司徒河偉(Henry Howard-Sneyd)就親自上陣,通過電話為買家拍下好幾件重要作品。蘇富比紐約印度藝術負責人Priyanka Mathew也指出,有不少新買家參與了此次拍賣,為競拍注入新鮮活力。

2013年紐約亞洲藝術周已落幕,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成交總額逾1.3億美元,超出預期估計的1.05億美元,兩大拍賣行在專場拍賣中各有勝負,但也算是皆大歡喜:其中,中國傳統藝術品銷售依然強勁,印度藝術市場也逐漸成熟。不過亞洲藝術周只是今年紐約藝術市場的序曲,接下來5月份的春拍才是正本大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