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紐約亞洲藝術周拍賣會:印度藝術為主旋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7 11:19:25 | 文章來源: artprice

亞洲藝術周在紐約春天的第一週如約而至,併為大家帶來一場穿越世紀之旅。這一場馬拉松式的文化盛事,紐約的上東區舉行了數十場關於中國藝術、日本藝術、南韓藝術和亞洲南太平洋藝術的展覽和活動。和往年一樣,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分別於2013年3月19日和20日舉辦了題為“阿瑪亞藏品系列:現代與當代印度藝術”(The Amaya Collectio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dian Art)及“南亞現代與當代藝術”(South Asian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的專場拍賣會。

印度進步藝術家小組(Progressive Artists Group)脫穎而出

佳士得拍賣行的重量級拍品、同時也榮登拍賣會目錄封面的作品出自印度藝術家賽義德·海德爾·拉扎(Sayed Haider Raza,簡寫為S.H. Raza)。這位出生於1922年的藝術家從祖國印度及其旅居五十年的法國汲取靈感,藝術風格極具跨文化特徵。他在新德里和巴黎均久負盛名,但其二級市場卻主要集中在倫敦和紐約:這主要是因為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行為其舉辦主題拍賣會,且2006年以來,已有七件作品的拍價超過百萬美元大關。最近的一次成交是2013年3月20日拍出的一幅創作于1964年的畫作。這幅題為《Village en fête》的作品以155萬美元成交,位列賽義德·海德爾·拉扎拍賣記錄的第四名,證明其市場十分堅挺。這一成交價是佳士得拍賣行最初估價的兩倍。佳士得拍賣行當天也對拉扎的其他作品進行了拍賣(共11件,其中包括幾幅價格介於10,000美元和20,000美元之間的水彩畫)。前日,蘇富比拍賣行只對拉扎的一幅作品進行了拍賣,但這幅作品非同凡響:創作于1981年的《Rajasthan I》以670,000美元的高價拍出。這一拍賣結果著實令人欣慰:雖然拉扎的行情大幅下降(2007年至2013年初的降幅達40%),但這幅作品的成交價卻達到了與2007年同系列作品相當的水準。

2011年,拉扎離開法國,永久地回到新德里。其作品的強項在於他能夠“東西合璧”。此外,他還是印度進步藝術家小組(Progressive Artists Group)的創始人之一。他與弗朗西斯·牛頓·索薩(Francis Newton Souza)及M.F.侯賽因(M.F.Husain)共同創建了這一藝術運動,旨在讓印度藝術家了解國際前衛藝術。和拉扎一樣,索薩和侯賽因也是亞洲拍賣會中的重量級藝術家,與畢加索和莫奈在西方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拍賣會中的名氣相當。進步藝術家小組的三位創始人于新千年伊始時期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取得了驚人的突破,繼而又在2005年至2007年的通脹漩渦中炙手可熱,隨後,其市場在三年前開始漸趨成熟。

因此,這三位藝術家再次出現在印度藝術拍賣排行榜上也實屬正常。如果説這三位藝術家的拍賣業績還不夠驚艷,那麼和他們同輩的藝術家華蘇迪奧·蓋同德(Vasudeo S. Gaitonde)(1924年至2001年)則可謂是一鳴驚人。其作品在蘇富比拍賣行3月19日的拍賣會上創下了最高拍賣紀錄,次日又在佳士得拍賣行的拍賣會中摘得榜眼(創作于1962年的《Untitled》在蘇富比拍賣行以800,000美元拍出;創作于1986年的《Untitled》在佳士得拍賣行以575,000美元成交)。被公認為印度最優秀抽象畫家的蓋同德也曾積極參與過進步藝術家小組的活動。在其藝術生涯中,他曾榮獲多個國際獎項,作品也被定位為高檔拍賣會的精品。2006年,他的一件作品以超過百萬美元的高價成功拍出(《Untitled》于2006年3月30日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以130萬美元成交)。

在這兩場拍賣中,平時倍受追捧的印度當代藝術家並未創造驚人佳績(蘇博·庫塔(Subodh Kupta)和巴蒂·克爾(Barthi Kher)的作品均未能超過80,000美元大關:佳士得拍賣行對蘇博·庫塔的作品《Vehicle for Seven Seas II》估價為100,000美元,而實際成交價格卻只有80,000美元),但卻證明了買家開始認為進步藝術家小組等早期藝術家的作品風險相對較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