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達明•赫斯特新作于香港白立方首度曝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22 16:35:0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昆蟲繪畫”系列(局部)

2013年2月21日,香港白立方在新年後的第一個大展帶來了近期處於風口浪尖的達明•赫斯特的新作。這次展覽無疑打破了坊間的各種猜測,實證達明•赫斯特成為了白立方獨家代理的藝術家。

本次展出了赫斯特近年最新創作的3個系列作品,包括其2009年開始設計的“昆蟲繪畫”系列的櫥櫃和畫作,以及其最新系列“解剖刀藝術”(Scalpel Blade Paintings)和“調色片”(Colour Charts)。這次作品佔據了香港白立方空間的兩層展廳,其中亦有大體量作品。赫斯特以採用不協調物料作為創作材料而聞名於世,其作品往往關注生存等意義深遠的重大議題。這次展覽亦會進一步展現出他對相對議題二元對立的探討,例如生與死、慾望與恐懼及美麗與恐怖等。

“昆蟲櫥櫃及畫作”系列

蝴蝶作為赫斯特的標誌性元素,在“昆蟲櫥櫃及畫作”這一系列作品中亦擔當重要角色,此外,亦以過千隻色彩繽紛的昆蟲及蜘蛛作點綴。它們能像蝴蝶般展現生命的脆弱,在死去一刻留住色彩斑斕的美麗。在櫥櫃內,甲蟲、蝴蝶及其他昆蟲整齊地以橫豎方式排列,置身於鑲嵌在墻上的光滑鋼框內,每一品種獨立成行並列,給予觀眾一種很有系統地排列或者是一種工業産物的效果,然而,仔細觀察後,會發現到這種效果是由細微的圖像重合失調以及每種生物之間的微妙變化營造出來的。在觀者走近畫作時,觀者被照進作品中,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而反射出的影像亦是對世界的投射。“昆蟲繪畫”與早期的萬花筒繪畫(Kaleidoscope Paintings)非常相近,成千上萬隻蝴蝶翅膀堆積在油畫板上,排列出倣照哥德式大教堂的玻璃窗圖形,但昆蟲繪畫的主題布景較深色,隱喻著珍藏動物,而其作品均以但丁描繪痛苦地獄的作品《神曲》裏的角色及地點命名。

“解剖刀藝術”系列

在“解剖刀藝術”中,赫斯特繼續引入科學和醫學元素,把數千件不同類型的刀片拼湊成佛教曼陀羅圖案,它在佛教的圖式語言中寓言著生命與死亡的哲學內涵。其中部份畫作是單一顏色的,用意在於加強其表面每一塊精心調較角度的刀片的反光效果,另外有些則是間著一層層顏色鮮艷的光油漆,讓人聯想到迷幻意象及顏色自由配搭與民間藝術的關係。赫斯特在1990年代早期的藥櫃藝術品中,美觀整齊地排列著數千件精確的外科手術工具,他的作品改用標準的醫學工具為材料,以藝術品的美掩飾醫藥的徒然與不可逃避的死亡。

“調色片”系列

“昆蟲繪畫”及“解剖刀藝術”以裝配藝術及正統排列作為主調,而“調色板”方面則倚重色彩理論作為畫作的組織結構手法,正如赫斯特驚駭世俗的點點繪畫(spot paintings),這些作品採用有系統的手法把顏色並列,色彩彼此孤立又相互交錯,把作品本欲營造的能量發揮得淋漓盡致。赫斯特妙用光油漆,採用原色、第二次色及第三次色,利用顏色的威力,賦予這些放肆大膽的作品有一種震撼力及視覺效果,營造油畫感覺。

作為赫斯特離開高古軒後的首次個展,無疑備受矚目,展覽開幕前記者現場觀察到不少亞洲及歐洲藏家都已紛紛提前參觀。白立方展覽總監Tim Marlow在接受雅昌藝術網專訪時用“征服世界”概括了對這次展覽的霸氣及其與眾不同。香港白立方總監周曉雯接受雅昌藝術網專訪時談到,“在過去,大眾都比較關注赫斯特的市場問題,而弱化了其學術價值,這次的展覽白立方等了很久,做足準備,給藏家提供全面、直觀的了解藝術家的平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