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倫敦東區畫廊繁榮景象不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19 11:43:2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倫敦東區在歷史上曾被視為英國的貧民區。該地區臨近碼頭,居民大多是賣苦力出身的窮人和外來移民。近些年,由於其相對便宜的地價,以及距離世界著名戲劇中心倫敦西區較近的地理優勢,倫敦東區吸引了大批藝術經銷商、收藏家、藝術家和年輕的藝術系學生,迅速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家聚集地,形成了一個頗有規模的群落。隨著藝術家聚集和創意工業發展,畫廊、酒吧、咖啡吧、俱樂部、飯店等陸續出現。2005年倫敦申奧成功後,市長利文斯通曾表示,奧運會將給倫敦東區帶來發展、投資和重生的機會。

如今,漫步東區的維納街頭,人們卻發現,曾經的繁榮景象已消失不見。由於經濟持續低迷和奧運帶來的房租上漲,東區對藝術家的吸引力正在減弱。2008年,維納街上的第一家畫廊“現代藝術”搬到了西區新藝術中心費茲羅維亞,從此開始了東區畫廊“西遷”的進程。過去4年中,共有30多家畫廊在費茲羅維亞開業,僅在最近3個月內就有5家,大有取代維納街成為新藝術園區之勢。這一帶曾以服裝批發集市而聞名,現在服裝的小生意已讓位給藝術大買賣。

弗萊德畫廊倫敦公司所有者弗萊德·曼恩表示:“東區的藝術繁榮太短暫了。2005年在維納街開業時,這裡堪稱英國的藝術重鎮。你可以在短短15分鐘的步行路程裏欣賞到12種精彩的演出或展覽。不過,現在許多優秀的畫廊都搬走了,來這裡的收藏家也越來越少。”而在費茲羅維亞,每個月最後一個週四的“畫廊之夜”,多達40家的畫廊開業到夜裏9點,為藝術愛好者提供藝術家訪談、藝術表演和藝術觀光等項目,人氣頗旺。

有畫廊主指出,他們原本期待奧運能為東區藝術發展帶來契機,但現實情況是,倫敦東西區的藝術格局被再次打破,大量東區藝術家涌入西區,對東區的整體發展産生了一定影響。而傳統藝術中心的衰落,對於維繫倫敦文化傳統來説也十分不利。作為仍堅守維納街的少數畫廊之一,哈達當代畫廊上個月在東區開設了一家更大的分店展示旗下畫家的作品。畫廊主管湯姆·吳指出:“東區長久以來聚集的藝術氛圍還在,它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視。我們正計劃以更國際化的方式改造東區環境,利用外來力量復興維納街的藝術景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