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的藝術家馬丁·博伊斯站在自己的獲獎作品《詞語確實可以發出聲音》之前。
裝置作品局部。幾何線條加上簡單的顏色,是其作品的特色
連續三年,特納獎都被蘇格蘭人拿了
在英國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頒出 格拉斯哥藝術家馬丁·博伊斯獲獎
“金屬質地的樹木、散落一地的紙質落葉,這是一個具空氣感的、靜謐的,富有詩意的又有深秋氣息的,雕塑般的裝置作品。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座惆悵的城市公園。”以上這段極為繁複卻也生動真實的描述,來自於《衛報》對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作品《詞語確實可以發出聲音》(Do Words Have Voices)的評價。這位來自格拉斯哥的藝術家,憑藉該作品獲得了世界頂級當代藝術獎項之一的英國特納獎,並將2.5萬英鎊攬入囊中。
英國當地時間12月5日,2011年特納獎在英格蘭北部城市蓋茨黑德的“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頒出。早前,獲提名的藝術家作品也在此展出。
至此,特納獎已經連續3年頒給了蘇格蘭人。2010年的獲獎者蘇珊·菲利普斯和2009年的理查德·懷特,都是在格拉斯哥長大或接受教育的。《衛報》認為,這一結果顯示格拉斯哥儼然已成為英國藝術世界的一座重要城市。
“一種全新的詩意感覺”
在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當晚舉行的頒獎儀式上,按計劃,馬丁·博伊斯要從知名時尚攝影師馬利奧·特斯蒂諾手中接過獎項。但此時卻發生了意外,或者説,一段博人一笑的插曲,一個只穿著短小的粉色芭蕾舞短裙、在鬆弛的肚皮上寫著“學學這個”字樣的中年壯漢,試圖衝上臺去。不過,他最終還是被保安制服並拖了出去。
在臺上,44歲的博伊斯感謝了“媽媽和爸爸,還有了不起的妻子和很棒的孩子”,向自己曾就讀的格拉斯哥藝術學院表達了謝意,“當教育被敲詐時,認可教師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他還引申當下教育經費被削減的現狀,稱如果他現在仍年幼,都不能確定是否讀得起藝術學校,“那種認為藝術學校應該只有顯貴才能讀的想法,真讓人沮喪。”
博伊斯為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的特納獎提名作品展特別創作的裝置作品《詞語確實可以發出聲音》,被認為是同時具備了“室內空間與憂鬱的都市公園的感覺”。樹木隱約顯現,它們實際上是用來支撐展廳天花板的梁柱。樹上幾何形的鋁制樹葉讓展廳裏的燈光陸離斑駁。從紙上剪下的樹葉散落一地,每一片都有著讓人不安的棱角,放置在公園裏的垃圾桶,也具有同樣危險的尖角。展廳內還有一張碩大的桌子,這是在法國現代派設計師讓·普魯韋的圖書館桌子作品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其上還有兒童般的稚嫩潦草的字跡。博伊斯説,2.5萬英鎊的獎金正好可以讓他收回為展覽投入的花費,這筆錢也會直接進入他的工作室。他稱獲獎本身“是好事一樁”,“但在它之後,生活仍要繼續”。
評委稱讚博伊斯的作品“打開了一種全新的詩意感覺”。泰特美術館館長尼古拉斯·塞羅塔雖不擔任此次評委,但仍表達出對博伊斯的喜愛,“他是一個極其出色的藝術家,在過去的七八年來變得更成熟了。他重新發明瞭早期現代藝術的語言,並對此非常執著。欣賞他的作品不需要有對早期現代藝術的理解,它們自身就是美的、引人注目的。”
特納獎重回文化版圖
入圍今年特納獎的共有4人,除了馬丁·博伊斯,還包括卡拉·布萊克、希拉裏·勞埃德和喬治·肖恩。贏家不僅能得到2.5萬英鎊的豐厚獎金,隨之而來的還將是在英國乃至全世界當代明星藝術家的地位。此次博伊斯以微弱的優勢打敗入圍者中唯一的畫家喬治·肖恩。肖恩的作品大多是翔實描繪家鄉考文垂凋零景象的小幅畫作,搖搖欲墜的建築,殘破、荒草叢生的郊區街道。
不論誰獲獎,英國藝術圈裏的人都認為今年高品質的入圍作品讓特納獎重回文化版圖。過去幾年,特納獎被譏笑為穿著“皇帝的新裝”,早前的獲獎者馬丁·克裏德在2001年的作品是“一個空房間裏,燈泡開開關關、忽明忽暗”。3年前,出生於曼徹斯特的英國藝術家克裏斯·奧菲利用大象糞便當底座支撐起畫作。對於今年的特納獎,《每日電訊報》的理查德·多蒙特説:“回顧特納獎20多年曆史,這是我心目中最一流的提名名單以及作品展。”
博伊斯生於南拉納克郡的漢密爾頓,他是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現在最為知名的藝術課程培養出的首批畢業生,他的同學還包括于1996年獲得特納獎的道格拉斯·戈登以及2007年入圍該獎項的內森·克利。頒獎結束後,博伊斯興致勃勃地談起了身邊的藝術家,稱他們不只是“蘇格蘭的藝術家”,而應該是“藝術家”。這些人在格拉斯哥形成了一個“小而緊密的社區”,而“我們並不經常討論藝術。那些都發生在其他地方”。
這也使得連續三屆的特納獎都頒發給了蘇格蘭人,2010年的獲獎者蘇珊·菲利普斯和2009年的理查德·懷特,都是在格拉斯哥長大或接受教育的。《衛報》認為,這一結果證實了格拉斯哥儼然已成為英國藝術世界的一座重要城市。入圍者卡拉·布萊克也是另一名來自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的畢業生。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成立於1845年,是英國最古老的,也是現存為數不多的獨立藝術院校之一。
提升特納獎的“國家性質”
今年是首次在泰特美術館“大家庭”之外舉辦特納獎展出和頒獎儀式,也是特納獎第二次在倫敦以外的城市舉行(去年在泰特利物浦美術館)。選擇在其他城市進行,是為了強調特納獎原本具有的國家性質,以及對展出空間品質的重視。“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曾有過自己的起起伏伏,但特納獎在這裡,比在那墓穴般的泰特美術館裏舉辦時看起來要興奮、有趣得多。”《獨立報》的查爾斯·達溫特寫道,“當然,泰特美術館的身影仍在特納獎之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過去的27年裏,我從未看過比這次更精心挑選的、沉著審慎的展覽。”
此次評委包括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高弗雷·沃斯達爾,格拉斯哥共同協會主席卡特裏娜·布朗,來自伊斯坦布爾的策展人瓦希夫·克頓等人,評委主席則為英國泰特美術館總監佩內洛普·柯蒂斯。
明年特納獎將回歸到倫敦和泰特美術館,但在2013年,又會在北愛爾蘭西北部城市德里舉行。
特納獎設立於1984年,獎勵在頒獎前一年有過出色展出的小于50歲的英國或在英國工作的藝術家。它捧紅了很多人,之前的獲獎者包括雕塑家瑞秋·懷特裏德(1994年)、當紅藝術家達明·赫斯特(1995年)、易裝癖陶藝家格雷森·佩裏(2003年)。
今年的特納獎提名作品展至今已吸引了12萬人次前來參觀,將持續到明年1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