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千年文物震撼新加坡觀眾 打撈不合理遭美學者反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8 13:48:06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九世紀阿拉伯帆船複製模型。

“黑石號”可能的路線圖及沉船地點。

被稱為此次展覽最為震撼的展品之一的“勿裏洞壺”,高逾1米,壺身刻有菱形帶花葉紋樣。

銅鏡,約在西元759年製造,被稱為“江心鏡”。

在新加坡舉辦的《下西洋:唐代沉船珍寶》展覽持續近8個月之後,將於10月2日謝幕。本報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的資訊表明,有10萬餘人次的觀眾參觀了從一艘千年沉船打撈上來的450件稀世珍寶。本次展覽由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及其屬下的亞洲文明博物館、新加坡旅遊局等聯合舉辦。展覽主辦方人士告訴本網記者,新加坡是這項世界巡迴展的首站。此前,他們已經與中國的一些博物館取得了聯繫,希望巡迴展能有機會到中國去展出,以便“讓老家的人們有機會觀賞這些文物”。

1000多年前,一艘載著6萬多件大唐寶物的阿拉伯商船“黑石號”(Batu Hitam),從中國出發後在印尼蘇門答臘海域的勿裏洞島附近觸礁沉沒。寶船在海底沉寂了千年之後,于1998年被發現和打撈上來。

在船上發現了多件唐代文物,其中的長沙窯瓷碗,上帶有唐代寶歷二年(826年)銘文。考古學者結合其他器物考證,確認沉船的年代為9世紀上半葉。由此,這一沉船打撈被稱為20世紀末最重要、年代最久遠的深海考古發現之一。此次展出的雖是其中一部分文物,卻是自該船打撈上來後第一次較大規模集中展示。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譚海迪(音譯)告訴本網記者,其最突出的意義,是證明了在中國與西亞之間確實存在一條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在船上發現的金碗,更是極為罕見的唐代珍貴金器,顯示了精美高超的工藝水準。而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則稱,這是一次千年前的“中國製造”的集中展示。

“黑石號”的出水寶藏,以湖南長沙窯的瓷器為主,但也有河北邢窯白瓷、河南鞏縣的白釉綠彩瓷,浙江越窯的青瓷,還有廣東窯的青瓷等,種類非常豐富。除了瓷器,還有一批極為珍貴的金器皿、銀器皿、銀條、銅鏡等。

據展覽介紹,發現此船的是一位印尼漁夫,當時他在爪哇海的勿裏洞外海潛水捕撈海參,發現了一堆陶器,上面長滿了珊瑚。不久,得知消息一家德國打撈公司派人趕到這裡,經潛水調查發現,這是一艘沉沒的古船。由此開始了沉船的打撈。

據記者了解,這批珍貴文物的全球巡迴展的第二站是美國。但是,今年4月,一些美國學者致信負責主辦展出的史密森學會,他們認為這艘寶船的打撈不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水下文化遺産公約》的約定,是一次破壞性的商業打撈,而不是系統性的考古發掘,可能會導致無法查尋有關船員和貨物的重要資訊。

目前,世界上有許多海底尋寶公司在全球一些沉船較多的海域頻繁活動,它們不惜花費鉅資搜尋和打撈海底沉船,以獲取鉅額利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是出於對海盜式打撈蔓延的擔心,才協同各方制定了保護水下文化遺産的國際公約。但是,有很多國家並沒有在這份公約上簽字,它們因此也沒有履行這一公約的義務。印尼就是一個未簽字國。

新加坡有關專家告訴本報記者,實際上,印尼政府在得知發現這艘沉船的消息後,立刻下令海底探險公司開始全天候打撈,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打撈時間過長,造成文物被盜,破壞了沉船的完整性。這是一種必要的、保護性的措施。而讓寶船的文物到世界去展出,不僅會有利於更多觀眾了解這段歷史,也會有利於研究人員從中得到更多的歷史資訊,揭開很多歷史之謎。

不過,由於一些美國學者的反對,史密森學會已經推遲了這一展覽在美國的展期,記者發稿時,從新加坡方面仍未得到何時會恢復展出的確切資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