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波普藝術之父不再波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4 17:48:57 | 文章來源: 青年參考

波普藝術之父

波普藝術之父

1956年抽象拼貼畫《是什麼令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讓漢密爾頓一舉成名。

1956年抽象拼貼畫《是什麼令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讓漢密爾頓一舉成名。

2008年的《震撼與威懾》把英前首相布萊爾描繪成牛仔,曾引起轟動,各國媒體紛紛轉載。

2008年的《震撼與威懾》把英前首相布萊爾描繪成牛仔,曾引起轟動,各國媒體紛紛轉載。

他被公認為“波普藝術之父”,他的作品被爭相模倣,他的作品曾被用作甲殼蟲樂隊專輯封面,他設計的托尼·布萊爾牛仔裝扮曾引起巨大轟動。9月13日,理查德·漢密爾頓,這位比安迪·沃霍爾還“先驅”的藝術家,以自己期望的方式壽終正寢,享年89歲。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這位傳奇藝術家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命戛然而止時,89歲,他所在的高古軒畫廊發佈了他死亡的消息,稱他“因急病去世”。畫廊強調了漢密爾頓“內在的幽默感、精力、靈感和謙遜”。其中引用了拉裏·高古軒的悼詞:“這對我們來説是非常悲痛的一天,我們的心緒都與理查德的家人在一起,特別是他的妻子麗塔和兒子勞德。”

漢密爾頓1922年2月生於英國倫敦,早年在夜校中學畫,後進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創作,因為不聽從老師的指導而被開除。他一生未獲得任何形式的資格證書,成就全靠自學成才。

波普藝術是二戰後藝術界一項引人注目的運動,當時的領軍者是倫敦現代藝術學院,漢密爾頓是最早加入這家學院的人。上世紀60年代,他的名氣已如日中天,1968年甲殼蟲樂隊邀請他為《白色專輯》製作封面。

漢密爾頓以針對英國戰後消費文化的作品聞名,最著名的當屬1956年在白教堂畫廊的“這就是明天”畫展上展出的抽象拼貼畫《是什麼令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以下簡稱《魅力》)。畫中一位肌肉猛男和女模特同在一間裝飾典雅的起居室中,猛男舉著的標牌上寫著“波普”,這幅作品被評論家與歷史學家認為是波普藝術最早的作品之一。《魅力》比安迪·沃霍爾的波普主題實驗早了近十年,這次畫展令漢密爾頓一舉成名。隨後他在皇家藝術學院擔任教職,學生包括大衛·霍克尼和彼得·布萊克(均為當代知名藝術家)。

最近幾年,漢密爾頓開始關注政治人物與消費文化。他2007到2008年間的作品《震撼與威懾》曾引起轟動,畫中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穿著一件牛仔襯衫,配著槍和槍套。這幅作品被各國媒體廣為刊載,一些對英美不滿的國家借此諷刺英國對美國的言聽計從。漢密爾頓稱,創作這幅作品是因為看到布萊爾在同美國總統布希會晤後“自鳴得意”。

漢密爾頓經常毫不掩飾自身的政治態度,並常常在藝術實踐中包含社會運動的成分。1964年,他畫了一幅肖像畫來諷刺抵制核裁軍政策的時任工黨黨魁曉治·蓋茨克;1981至1983年間,他創作了一組以愛爾蘭共和軍如何對待政治犯為題材的三聯畫。

漢密爾頓生平低調,喜歡平靜的生活,有報道説他曾拒絕了英國女王的授爵。他對人友善,並未因為自己的名氣而與圈中好友隔絕開來,年輕藝術家多有得到他的幫助。他的學生布萊克説:“重要的是,當我們還是年輕藝術家的時候他幫助我們,照顧我們,對我們很好。”

“他和我曾開玩笑説,我們都被稱作波普藝術教父。我感到懊悔,因為我從上世紀50年代就認識他了。他是又一位離世的老藝術家,他們正變得越來越少,這太悲傷了。”布萊克表示。

泰特畫廊主任尼古拉斯·塞羅塔表示:“漢密爾頓如他所期望的那樣離世,他一直為現在的愛爾蘭畫展工作到生命結束。”

去世前,漢密爾頓一直忙於計劃在2013至2014年間在洛杉磯、費城、倫敦和馬德里的個人回顧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