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之吻”雕塑(左)勝利之吻 Alfred Eisenstaedt攝(右)
在美國迎來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65週年之時。響應當年“勝利之吻”女主角伊迪絲-沙因倡議,紐約、加利福尼亞州、馬利蘭州等地舉辦多場“45年精神”紀念活動。一些國會議員和媒體呼籲,趁許多二戰老兵還在身邊,紀念這個勝利的日子,讓子孫後代銘記歷史。
紐約市政府鼓勵人們當天前往時報廣場,在巨型“勝利之吻”塑像下“為和平噘起嘴唇”,再現這一歷史畫面。
連日來,不少市民和遊客在塑像下模倣這一著名接吻動作,拍照留念。
塑像高8米,名為“無條件投降”,有雙重含義,既指日本無條件投降,也指女主角在勝利喜悅中允許那名素不相識的水兵用胳臂攬住自己,像跳舞那樣,長長一吻。
65年前,《生活》雜誌攝影師艾爾弗雷德-艾森施塔特拍下這張著名照片。儘管數十年後一些人自稱是照片中那名水兵,但這名男主角的身份從未得到確認。
上世紀70年代末,沙因承認自己就是照片女主角。她回憶當天場景説:“那天,我從醫院去時報廣場,因為戰爭結束了,而且紐約人還能去哪(慶祝)呢?”
沙因説,當時廣場上有數千人,人們欣喜若狂,相互擁抱和親吻,“我允許他吻我是因為他參加過戰爭……我一點也不震驚……為什麼不呢?那是偉大的一天。”今年6月20日,沙因因患肝癌在洛杉磯家中逝世,享年91歲。
致敬老兵
沙因逝世前一直支援設立“45年精神紀念日”,向二戰老兵致敬。美國現有大約200萬二戰老兵在世。退伍軍人事務部統計,每天大約有850名二戰老兵離世。
陸軍航空兵退役飛行員比爾-加倫貝克現年84歲。他回憶説,自己參加太平洋戰場最後一次作戰任務,駕駛B─29型轟炸機轟炸一個日本海軍基地,“第二天,他們投降了。我做的不是很多,但我是歷史的一部分。”
在美國,人們把經歷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打敗納粹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的那代人稱為“最偉大的一代”,包括那些二戰老兵。社論説,應當趁這些人“依然活在我們身邊時”設立紀念日,銘記歷史,“二戰老兵值得我們設立這樣一個紀念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