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_紐約佳士得、紐約蘇富比
黯然失色的“演出”— 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
紐約春季拍賣的第一波重頭戲是由“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拉開的。紐約蘇富比和佳士得分別於當地時間2011年5月3號和4號舉行了“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夜場拍賣”。今年的第一輪較量,兩家拍賣行無甚差別,成績也都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
蘇富比押寶畢加索 佳士得押寶莫奈
5月3日首先舉行的是紐約蘇富比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夜場拍賣”,整場上拍59件作品,成交44件,成交率普通,成交總額也平平——1.7億美元。
這場拍賣的明星拍品是一件畢加索創作于1934年3月的《讀書的女子(雙人)》(Femmes Lisant Deux Personages),是畢加索蛻變時期的作品,作品描繪了畢加索的情婦Marie-Thérèse Walter和她妹妹趴在一本書上閱讀的場景。原有藏家是1981年從紐約佩斯畫廊購得這件作品,此前從未亮相於拍賣場,預估價為2500-3500萬美元。現場只有兩位買家競拍,最終以2136.25萬美元成交,這個價格尚未達到最低預估價,可謂遺憾。本場還有另外7件畢加索的作品成交,成交價從兩百多萬到九百多萬美元不等。八件作品佔到了整場成交作品的近20%,不得不説,畢加索始終是“印象派與現代藝術”這個門類的“明星藝術家”,有他的作品上拍,始終是一種安全的做法。
(弗朗·西斯培根的一件1974年的作品《三聯自畫像》,成交價2528.25萬美元)
而5月4日紐約佳士得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夜場拍賣”,上拍57件作品,成交47件,成交總額略略好于蘇富比——1.8億美元,但僅僅一千萬的差距,很難讓人覺得這其中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這場拍賣的明星拍品則是來自莫奈的作品,這件《楊樹》(Les Peupliers),是莫奈有關這類型題材的三件作品之一,創作于1891年。2000年12月8號曾經在佳士得上拍過,11年後重新拍賣,估價為2000-3000萬美元,但這件作品與畢加索的作品一樣,並沒有受到藏家們特別的禮待,不太熱烈的競價之後以2248.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勉強高過最低預估價。而與蘇富比押寶畢加索一樣,佳士得押寶莫奈,同場還有另外四件莫奈的作品成交,但均低於三百萬,另一件被寄予厚望的莫奈的《淡紫色鳶尾花》(Iris mauves)卻沒有找到買家,其估價為1500-2000萬美元。
“黑馬”——賈科梅蒂與馬蒂斯
蘇富比此次上拍了一件賈科梅蒂的雕塑《站立的女子》(Femme Debout),71cm高,是賈科梅蒂1956年到1957年間構思創作的,屬於其晚期作品。賈科梅蒂近年來其實在拍賣市場中一直表現優異甚至有點引領市場的味道,原有藏家在20世紀80年代購得這件作品後一直珍藏,之後此件作品一直未在市場上亮相,但此次蘇富比似乎對這件作品並沒有太大的信心,僅為這件作品僅開出了200-300萬美元的估計,但這件作品以黑馬之姿在這場寡味的拍賣中殺將出來,取得了736.25萬美元的成績,是最低預估價的三倍之多。
佳士得方面則有一件馬蒂斯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是馬蒂斯1911年的一件作品《打開窗戶》(La fenêtre ouverte),這件作品色彩明亮,以粉色調為主,具有非常鮮明的馬蒂斯的風格,在此次出現在拍場之前一直在畫廊中流通,從未亮相過拍賣行,這次佳士得給了800-1200萬美元的估價,但這件極具賣相的作品顯然不甘於此價,在買家們的一番競逐後,以1576.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較為精彩。
不管怎麼樣,今年春季紐約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還是有點讓大家失望,沒有太精彩的場景,也沒有高價頻出的現象,但是縱覽近幾年的紐約此類拍賣,可以發現,這樣的平淡是由來已久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版塊拍賣,近年一直靠幾個藝術家的作品支撐,並沒有新的購買熱點的出現,這也使得這個版塊的拍賣陷入了一種不溫不火的尷尬境地。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個版塊的收藏曆史悠久,也曾有過相當輝煌的成績,所以也許我們可以期待過幾年的表現,捲土重來也並非沒有可能。
(馬蒂斯1911年的一件作品《打開窗戶》(La fenêtre ouverte),成交價1576.25萬美元)
“戰後與當代藝術夜場拍賣” 佳士得完勝蘇富比
紐約拍賣季的最高潮——“戰後與當代藝術夜場”,是決定這整個拍賣季的最重要的一場拍賣,蘇富比和佳士得嚴陣以待的最終較量結果是佳士得的完勝,這多少讓蘇富比有失顏面。
紐約時間5月10日蘇富比首先拉開了這場戰爭的幕布,成交的60件作品共取得了1.28億美元。而第二天進行的佳士得“戰後與當代藝術夜場拍賣”成交的62件作品卻取得了3.02億美元的佳績,這把蘇富比狠狠的甩在了身後。這也許是蘇富比今年開場之後嘗到的最挫敗的業績。
安迪·沃霍爾 “霸主”地位無人撼動
不管這兩場拍賣的總成績如何,有一個事實讓人無法忽略——領銜“戰後與當代藝術”拍賣的始終是安迪·沃霍爾。
蘇富比10日上拍沃霍爾的一件《Sixteen Jackies》,是16件一套的丙烯酸與絲網印版畫,是沃霍爾1964年的作品,此前一直為私人所收藏,從未在拍賣場上出現過,但曾多次出現在展覽和著錄中,收藏曆史很完整,蘇富比方面給出的估價為2000-3000萬美元,最終以2024.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儘管只是最低預估價成交,但也已經讓這件作品傲視蘇富比的這場拍賣。
第二天佳士得上拍的兩件沃霍爾的自畫像,均有上佳的表現。這兩件自畫像分別是安迪·沃霍爾的第一件與最後一件創作的自畫像,其意義自然不用贅述。第一件自畫像創作于1963-1964年,這件自畫像有四個不同的藍色版面,是沃霍爾第一次用自畫像的形式呈現自己滿頭白髮的標誌性形象,是他自我諷刺的創作風格的又一次突破,媒體們更是將其這種形象譽為“激進主義概念”的革命性標誌。這件作品此前只有過兩次交易,也從未在拍場上出現過,此次上拍的預估價為2000-3000萬美元,最終以3844.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一舉打破了沃霍爾自畫像的拍賣紀錄,也因此成為了佳士得“戰後與當代藝術拍賣”夜場的最高價作品。
而另一件自畫像則是沃霍爾去世前一年的1986年所創作的個人最後一件自畫像,作品使用了沃霍爾曾在其他作品中有所體現的紅色簽名。作品強大而富有內涵,它是藝術家創作的最大的自畫像之一,曾參加過1986年在倫敦Anthony d’Offay畫廊舉辦的沃霍爾重要個展。佳士得對這件非常重要的作品開出了3000-4000萬美元的估價,期望這個標誌性的形象能為這場拍賣帶來更大的利潤,但是這件作品最後僅以2752.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儘管如此,這件作品還是成為了當晚的第三高價作品,充分的驗證了沃霍爾不可為他人撼動的拍場霸主地位。同場還有另外八件沃霍爾的作品成交,可謂陣容強大。
每年的“戰後與當代藝術”拍賣,似乎都是沃霍爾的自我超越的過程,藏家們用他們無與倫比的熱情一次又一次的將沃霍爾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峰,想來自畫像上面無表情的他應該對此也只是無動於衷吧。
“戰後”始終壓制“當代”
通過蘇富比和佳士得的這兩場拍賣成績不難看出,已去世的“戰後”的藝術家們在拍場上似乎比在世的“當代”藝術家們更受歡迎。
佳士得的這場拍賣中,除了沃霍爾的作品取得了千萬的高價外,還有來自馬克·羅斯科和弗朗西斯·培根等人的作品以突破千萬的各種高價成交。像是馬克·羅斯科的一件《無題17號》,創作于1961年,尺幅巨大,原有藏家是直接從羅斯科的後人手中購得的,從未在市場上流通過,預估價為1800-2200萬美元,但這件作品顯然受到了藏家們的一致認可,一番競逐之後以3368.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遠超過最高預估價。而培根的一件1974年的作品《三聯自畫像》則取得了2528.25萬美元的好成績,這件作品是藏家從紐約Marlborough-Gerson畫廊處直接購得的,此後也從未將這件作品放到市場上來,佳士得在拍前就對這件作品寄予厚望,直接開出了諮詢價這樣的估價。
而在世的當代藝術家作品在這個拍賣季則未能抗衡過那些去世的藝術家的作品們,比如蘇富比上拍的一件傑夫·昆斯的雕塑《粉紅豹》,預估價為2000-3000萬美元,最後僅以1688.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而在佳士得的拍場中前五名成交價作品只有一件來自在世藝術家的作品——塞·托姆佈雷的《無題》,成交價1520.25萬美元。單純用價格來判斷在世藝術家與過世藝術家的作品顯然是有失公允,但也多少説明瞭一點——薑還是老的辣,拍場上更受歡迎的依舊是那些歷久彌堅的經過多年收藏考驗的藝術家的作品。
紐約蘇富比在今年的拍賣季上連遭兩場敗仗,不知道秋拍之時能否一鼓作氣將佳士得拉下馬來,有較量才會更精彩,也才能給藏家們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所以我們還是期翼下個拍賣季蘇富比的振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