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日本漫畫發展在地震大災難背後將何去何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05 16:37:03 | 文章來源: 新華書畫

説出許多日本漫畫作者的心聲:“考慮了很多,這個時候想不出有什麼關於鼓勵的畫和文章,看了新聞之後,東北和北關東地區真的很慘,大家一定都很辛苦,但是要是偶爾地看看漫畫,説説相關的話題,應該可以開心點吧,災難總會過去的。”

另外一名漫畫作者王欣太也上傳了作品《Remember》,他在圖旁邊寫下了這樣的文字:“遭受巨大災難的大家,從心底裏慰問你們,希望大家能夠早日恢復,從心底裏為你們祈福。”

在網站morningmanga.com上,日本漫畫作者們紛紛發表漫畫作品,為遭受地震的國民打氣鼓勁。

該網站上有這麼一段文字:“向3月11日遭受地震災難的人們表示同情。我們希望大家重新恢復生活的信心,重建家園。”

圖為日本漫畫家地震中為抗震所作作品

日本發生芮氏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多起火災以及核泄漏,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震區人民安全及地震的災情時,更有全世界的日本動漫迷們集結併發出吶喊:鳥山明(《龍珠》作者)安在?岸本齊史(《火影忍者》作者)安在?青山剛昌(《名偵探柯南》作者)安在……

接連幾日越來越多日本漫畫家的名字在網際網路上滾動出現,問安的消息隨處可見,正是這些聲音喚醒了整個日本漫畫界,隨後便有日本漫畫家在自己的微網志上面回應、報平安。

在我們思考災難的同時,我們也開始思考著日本漫畫——這樣一個標誌著日本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復興,也是為此,日本漫畫以它獨到的魅力牽動著世界漫畫迷的心。那麼在大災難背後,它又將何去何從?

《龍珠》連載十年

日本漫畫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日本漫畫自身風格與體系的形成日本漫畫的淵源,有人將之追溯至平安時代的“鳥羽繪”。

現代日本漫畫開始實現本質性的飛躍是在“二戰”後。戰後日本擺脫了舊有思想的禁錮。在這一歷程中,手冢作品開創了文學、電影與漫畫相融的新風格,經典之作《鐵臂阿童木》連載更長達16年,蜚聲海內外。上世紀60年代,“劇畫”作品開始成為主流,漫畫家開始集中精力提高繪畫技術,描繪人物感覺和內心活動繪畫手法的出現使漫畫的表現力增加,日本漫畫的本土風格開始凸顯。

另一方面,電視業的迅猛發展將漫畫搬上熒屏,漫畫開始得到全社會肯定。

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漫畫經歷了大爆炸時期,漫畫出版物一度接近全部出版物的40%,漫畫家們努力樹立個人風格和特色,漫畫種類也不斷增加。“80後”們所熟知的《聖鬥士星矢》、《幽遊白書》、《名偵探柯南》等漫畫都是大爆炸時期的産物。

大爆炸時期的日本漫畫開始大規模進軍世界市場,先是亞洲,進而是美國和歐洲。隨之出現的COSPLAY成為動漫界的一項新傳統,風靡歐亞,因而這一階段被視為日本漫畫市場擴張的一個新起點。

日本漫畫在向世界進軍過程中的另一個里程碑是鳥山明的作品《龍珠》,這部連載長達十年的漫畫創下了全球銷量3億本的奇跡,由漫畫改編成的動畫被全球60多個國家引進,從2009年好萊塢斥鉅資打造的真人版電影《龍珠》就能看出這部漫畫的持久影響力。

日本漫畫的發展歷程是用“心”去開拓的,許多動畫人和漫畫家因為對這個行業的熱衷而放棄了很多機會和原本的人生道路,這些人中不乏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的畢業生,他們致力於自己熱愛的漫畫,造就了本國漫畫産業的奇跡。

政府扶持社會包容

日本漫畫穩步前行

為了擴大動畫和漫畫産品在國際上的銷路,加大傳播日本文化的力度,日本政府以及東京都政府都在對日本的動畫、漫畫産業實施支援和扶植政策。日本政府不但將兩者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口産業,而且還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來培養,在政策、資金和組織上都給予極大幫助。日本外務省還決定利用“政府開發援助”中的24億日元“文化無償援助”資金,從製作商和發行商手中購買其産品的播放和出版權,並將這些購來的動畫、漫畫無償提供給那些無力花費鉅資購買的發展中國家,讓他們的觀眾和讀者有機會去欣賞日本動畫和漫畫。

日本社會對於漫畫的包容明顯高於其他國家,漫畫出版物幾乎佔圖書出版總量的一半,迄今仍保持三分之一的高比例,這是日本漫畫最突出的特徵。在日本漫畫市場中,成人漫畫和電影等一樣是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

日本漫畫的發展在社會上是沒有斷層的,存在著各種年齡、性別、文化的和多層次的需求,各式各樣的漫畫也就相應地培養了起來,漫畫在如此寬鬆的環境內才得以充分發展。

在日本,同人志也非常地繁榮昌盛。所謂的同人志也就是業餘漫畫家所組成的團體。他們自費出版自己的漫畫雜誌、單行本、周邊産品,目的可是為自娛自樂,也可以磨練畫技,積累經驗,提升名氣,從而獲得漫畫出版社的賞識青睞,成為職業的漫畫家。在日本各地同人志團體非常多,每年舉辦的各項活動如畫展、Cosplay比賽等就有幾千人參加,他們出版的漫畫也有固定銷量。

快餐現象凸顯

日本漫畫何去何從

近幾年,日本文化的快餐現象日益凸顯。漫畫作品同一化很嚴重,也缺乏優秀腳本。讓人們和漫畫迷們思考的是在經歷了這次地震大災難後,日本整個民族的文化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畢竟二戰對這一代人來説是遙遠的過去,阪神大地震也遠不如這次嚴重。這些年日本動漫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思考,全民娛樂。隨著人們對於災難的思考,這種思考也將會被帶入包括日本漫畫在內的其他領域。

這次日本地震不僅僅搖撼著萬里山河,更搖撼著整個漫畫界的靈魂,在全世界漫畫迷們追問生者安危的時候,被問者也經歷著對自己靈魂的深刻拷問。由此大量地震題材的漫畫應運而生,作品雖然很簡短,但卻充滿力量和希望。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不僅是對災難的抵抗,也是漫畫界的再次覺醒。

縱觀歷史,戰後災後總是文化藝術發展的高峰。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日本動漫會經歷轉折,尤其是優秀動畫劇本,和優秀漫畫小説原作,可能會大量涌現。更多的思考會帶來更多嘗試和優秀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