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專訪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比奇·庫萊格(Bice Curiger)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5 15:47:33 | 文章來源: 藝術眼

在策展的世界中,被選擇策劃一屆威尼斯雙年展就相當於獲得了諾貝爾獎。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這位傑出的策展人——在之前往往只有專業圈子中的人才知道他/她——將變成一位公眾人物,他/她的每一個策展決定都會被人們進行仔細分析。這就是發生在比奇·庫萊格(Bice Curiger)身上的事——她是即將於今年6月開幕的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總策展人。近日,藝術評論家Coline Milliard對比奇·庫萊格進行了專訪。

Coline Milliard=CM Bice Curiger=BC

CM:你曾經想過你有一天會成為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人嗎?

BC:當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 Baratta)打電話給我時,我以為他只是想向我諮詢一些有潛力的策展人。但是在很多年以前,一位曾經的雙年展主席就已經與我見過面了。

CM:這是否意味著在那時,他們的這項決定早就已經在準備階段中了?

BC:我想是的,儘管我明白,如果你不是一名來自紐約的博物館的策展人,那麼你很有可能不會被人發現。我已經策劃過很多次展覽了,但那些展覽都不是在Art Basel的6月或是卡塞爾文獻展期間舉辦的,因此大多數的專業人士都不會去參觀它們。那也沒關係,我熱愛我這份在蘇黎世美術館的工作,就算我現在沒有獲得策劃威尼斯雙年展的機會我也會感到很開心。當然,能夠獲得這個機會真的是太棒了!

CM:你將此次雙年展的主題展命名為“ILLUMInations”,為什麼要採用大寫字母?這與你的整體策展概唸有什麼聯繫?

BC:我很高興我能夠提出一個詞語來當作此次雙年展的觀念。“ILLUMInations”的目標指向了光,這是藝術的一個經典主題。此外,我想將重點放在藝術上,而不是嘗試去創造一種與世界有關的理論,然後再相應地選擇作品。這個題目同時還強調了知覺和思想的概念,當然也有國家的概念——這在威尼斯雙年展的各個國家館中是一個完整的部分。近年來——甚至是近幾十年來,人們都在爭論國家館是否應該停止,因為它們是如此的過時,但它們至今仍然存在。

CM:因此你並不覺得這在國家館的形式過時了?

BC:對於我來説,這點真的無關緊要。我不能夠改變它,但是我很有興趣去觀察它,並從中學習它特定的歷史。思考這些國家館是如何建成的、以及建造它們的原因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我同樣對這種官方的表現與藝術家曾經或是正在做出的回應之間的張力很感興趣。

CM:作為一名策展人,要策劃威尼斯雙年展這樣的盛會總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你有可能因此流芳百世或是遺臭萬年。你認為你的威尼斯雙年展將會是富有爭議的一屆嗎?

BC:我認為爭議是肯定會存在的,因為你絕不可能成功地取悅每一個人。但是,如果被批評了我也不會在意。我在這次雙年展之後還會有我自己的生活,我還是會去做那些我要做的事。

CM:你所選擇的藝術家都非常年輕:許多藝術家都只有35、6歲或是更年輕。你是有意識地將焦點放在更年輕的一代藝術家身上嗎?

BC:我們曾經統計過,發現有三分之一的藝術家都不到35歲。我希望能夠借助威尼斯雙年展這個平臺讓年輕藝術家有機會被大家認識。但由於一些特別的原因,我同樣還選擇了一些稍老的藝術家。策劃一場雙年展與策劃一次博物館中的展覽是不同的,展示年輕一代的藝術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在博物館舉辦的展覽不同,一次雙年展並不需要向人們證明推一位年輕藝術家是合理的。觀眾們也希望能夠看到走在前列的當代藝術。

CM:將代表美國參展的Allora & Calzadilla日前宣佈他們將會與運動員合作,將威尼斯雙年展比作藝術界中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你對這樣的類似怎麼看?

BC:與藝術及藝術作品不同,體育總是會帶給你一個清晰明確的結果。此外,在藝術中,類似于國家身份這樣的問題並不會像在體育界中那麼明顯。因此我認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這樣的主題能夠被表現出來我認為是件很好的事。

CM:但是與奧運會類似,威尼斯雙年展也會頒發一些獎項,例如金獅獎等,這也暗示了存在一位“最佳藝術家”。

BC:我認為這種象徵的發明是為了表示對一位藝術家的認同。我不能反對這樣的現象。我熱愛藝術家,我認為他們理應得到認同,因此我也完全贊成這樣的做法。

CM:你希望這次雙年展能夠給觀眾留下怎樣的印象?

BC:輝煌、寬容、具有啟發性。

作者:Coline Milliard(陳穎編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