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英國73歲老人用iPhone作畫(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30 20:24:11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霍克尼IPAD作品  
 

“英國活著的最出名畫家”

霍克尼被稱為“英國活著的最出名畫家”,但也有人認為他不過是藝術史上無足輕重的嘻哈之士。霍克尼以大膽嘗試繪畫方法著稱,傳真機、影印機、寶麗萊快照、電子刨筆刀……無一不是他的繪畫工具。近兩年,追隨潮流的他又迷上了用iPhone和iPad作畫,最近,他的300幅iPad畫作在巴黎展出,引發極大爭議,喜歡的人認為是傑作,不喜歡的貶之為垃圾。

眼下,霍克尼的300幅巴黎iPad畫作正在巴黎展出,這是他最新迷上的作畫工具,在此之前,他用的是iPhone。“iPad只是許多視覺藝術創作工具中的一種,但是它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霍克尼説。

73歲老人玩轉“愛瘋”

而iPhone的好處對霍克尼來説,是可以讓他“躺在家裏的小床上”就能作畫。在2009年的整個夏天,霍克尼只做了一件事——躺在英國布裏德靈頓家中的床上,用iPhone捕捉太陽從海灣中升起的瞬間。他使用“Brushes”——一種專門為iPhone和iPodTouch開發的畫圖軟體,以及他的大拇指繪畫。每當他畫完一幅畫,他都直接用郵件發給二十幾個朋友共用。天氣好的時候,每個朋友在早餐前就能收到6幅他的原創畫作。

這些“新科技畫作”的品質見仁見智。“平平無奇,有些作品很差勁。”《紐約時報》網路設計總監Khoi Vinh如此評價。藝術收藏家Choire Sicha甚至直接斥之為“垃圾”。

只是,霍克尼從來很少在意別人的評價,也從來無懼于嘗試新工具和新方法。“老實説,我並不確定自己對新科技的了解是否足夠,但實際上你並不需要了解太多。好吧,即使我失敗了,那我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霍克尼對iPhone和iPad的不滿是,他每次只能發給朋友“一幅作品”,而不能完整地展現“一組作品”;此外,即使用了這些新工具作畫,在作品展出時仍然只能通過博物館或畫廊這些老方法。“應該設計新的展示方式。”他説。

這就是霍克尼,在73歲之齡依然活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不知疲倦,勇於探索。

畫風大膽“臭名遠揚”

1932年,霍克尼出生於英國布拉德福德,那是一個煙霧重重的工業城市,而他的家,照霍克尼自己形容,是一個“激進的工人階級家庭”。霍克尼的父親肯尼思是一個嚴格的禁煙主義者,但他的5個孩子個個都是大煙槍。

1953年,霍克尼進入布拉德福德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兩年,之後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並獲該院金勒斯獎。當時的英國繪畫界被抽象主義主導,但霍克尼的畫充滿象徵主義,通常色彩明艷大膽。此外,他公開意指同性愛情的畫作也讓他臭名遠揚——當時在英國,同性戀行為不合法。不久後,霍克尼轉攻肖像畫,他顛覆了英國傳統肖像畫的風格,為其中注入了更多的情色意味,一舉成為上世紀60年代倫敦的文化標誌人物。

1964年,霍克尼遷居好萊塢,一到好萊塢,他就把自己的深色頭髮染成金色,並大膽嘗試波普風格。在那裏,他創作了著名的“游泳池”系列畫作,畫面幾乎被藍色統治。

相機影印機都拿來作畫

霍克尼對攝影也很著迷。上世紀70年代,他開始把寶麗萊快照加入到創作中。他喜歡走進學校,在人群中拍攝多重視界的效果。為了驗證對攝影的種種説法,他拍攝了數萬張甚至數十萬張快照。

此外,霍克尼還嘗試過影印機、鐳射掃描和傳真機。“我起先想,‘啊,這是為聾啞人準備的電話。然後很快我就意識到,我還可以用它來畫畫。”霍克尼回憶用傳真機作畫的靈感時説。

儘管他不斷嘗試新玩意,但霍克尼也沒有放棄傳統的繪畫方式。有時,他也要戒戒自己的“工具癮”。他有十幾臺相機,但他一連數月沒有使用,後來幾年也沒有用。“就這樣,一下子戒斷了癮頭,我故意放棄了相機。我不想再通過相機來看東西了。不再有針孔了!不再有那些像幽閉一樣限制人的邊邊角角了!” 霍克尼説。

上世紀80年代,霍克尼開始逐漸失聰,這是家族遺傳疾病。戴著電子助聽器,霍克尼可以和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可一旦置身嘈雜的人群,他就會迷失。不過,失聰反而讓霍克尼對空間的觀察力更強,尤其是對光和影的效果把握更加敏感。在一次回家鄉的旅途中,霍克尼開著車,發現自己對車窗外的風景有了新的認識。加州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缺少一種迴圈交替的感覺。但這一切,在故鄉都能找到。2005年,他搬回了英國居住並回歸風景畫。

“如果你曾在像加利福尼亞這樣的地方待過,那麼,你就需要雨水。我曾經覺得存在昏暗的日子,但現在我覺得只有……昏庸的人。”霍克尼説。

明年,霍克尼將在皇家藝術學院上演有史以來最具野心的回顧展,將佔領整個美術館,達到類似國寶級別的地位。雖然,他對自己同時持有懷疑。“我抽煙,老實説我是個局外人,就像每位吸煙者。在英國,情況是這樣。”

畫作關鍵詞

一 人物

霍克尼創作了大量的同性戀的畫作,他的第一位同性戀情人Peter曾多次出現在霍克尼的作品中,兩人的戀情超過5年。在其肖像作品中,主人公的表情木然、冷談,和五彩繽紛的背景格格不入,表現出空洞和孤寂的靈魂。

二 “霍克尼式”拼貼

使用寶麗萊相機拍攝同一對象的不同局部,再拼合回原來的整體。受到相機的視場變形以及人手操作的影響,不同的局部照片之間不可能完美地對接,經常會出現重疊或者錯位,甚至視角的偏移,給人以奇妙的拼貼快感,而身為畫家的霍克尼亦賦予拼貼作品繪畫般的感覺。霍克尼的另外一些拼貼,則是採取類似接片的方式,連續拍下同一物體各個方向的照片,拼貼後形成魚眼鏡頭一般的透視變形效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三 大樹

晚年的霍克尼喜歡畫樹,這些畫作通常很大,有一些長達40英尺。霍克尼把大畫布裁剪成小而便攜的畫布,這樣就可以自由攜帶到室外去。2008年,他把自己的代表作之一《水邊的大樹》捐獻給了泰特現代美術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