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蒙娜麗莎》
森村泰昌(1951- )出生於日本京都,自幼就有強烈的妄想癖。1975年,他從京都藝術大學設計係畢業後,曾經謀到一份設計事務所的工作,但只工作了3天就斷然辭職。森村泰昌對自己的職業始終有一種儘管不清晰但卻執著的期待。1985年,在一次小型的三人聯展上,森村泰昌神奇地亮出了他的新作《自畫像(凡·高)》。這是一幅運用攝影和繪畫手法,以自身形象替換凡·高《自畫像》的“複製品”。他模倣原作的造型和色彩,將油畫顏料直接涂在自己臉上和衣服上,在照相機前完成對名畫的“複製”,使畫面投射出罕有的多義性,其獨特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森村泰昌的作品通過對美術經典的解體和再構築,表述自己對西方文化乃至文明發展的批判。1988年,森村泰昌接到了第43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邀請函,他的藝術生涯由此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道路。
1995年,森村泰昌舉辦了題為“虛構美術館——美術史的女兒”的個人展覽,展出作品均為他對美術經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模倣。作品形態扭曲、手法荒誕,對應了“後工業”社會下人對自我生命和生存意義的懷疑、追問。對於森村泰昌的藝術,其意義在於徹底打破了美術或攝影固有的“被觀看”,賦予思考社會關係和人類文明的新視點。
1996年,以大型個展“病之美——成為女影星的我”為代表的“女演員系列”作品,森村泰昌將這種荒誕推向極致。他認為,電影是上世紀的代表性産物,從中可以解讀當代文明進程的軌跡。在這個文化形態劇變的世紀裏,文化大眾化的速度與規模都是空前的,而電影是社會大眾共用的視覺體驗形式中最強大的媒體,而作為其視覺形象的象徵物則是形形色色的女影星,因此他將女影星定義為“上世紀的象徵性産物”。“女影星”由此成為森村泰昌解剖上世紀視覺文化的重要切入點。
自2006年開始,森村泰昌以固有的自畫像手法表現對上世紀産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匯整合大型系列作品《安魂曲》,整個系列作品於今年得以最終完成。作為森村泰昌藝術的新階段,《安魂曲》以上世紀的諸多政治風雲人物為藍本,在他精心演繹下,已經逝去的歷史重新顯現在觀者面前,煥發出與以往不同的意義。在該系列作品中,森村泰昌既延續了以往特有的思路,又進一步將題材從美術史擴展到現代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他的作品既有對當代世界最清醒的審視,又有最瘋狂的想像,無疑承載著批判的精神,這種批判具有超出政治而達到對人生乃至文明思考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