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美國藝術機構的運營之道:三至四成來自贊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03 20:15:0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擁有可供經營的大小劇場2000余處。除少數幾家有實力的大型劇院建立了良性的市場運作模式之外,大多數劇院還處於經營不穩定或是依靠政府補貼以維持運營的狀態。

文化機構運營資金問題是全球性難題,美國林肯藝術中心同樣無法繞開。有著悠久歷史的林肯藝術中心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化機構之一,有70多個藝術場所,觀眾可以在這裡看到琳瑯滿目的藝術品,也可觀看高品質的藝術表演。日前,林肯藝術中心總裁雷納德·萊維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做專題演講,和聽眾分享了他們的經營管理經驗。在這位掌門人看來,拉動林肯藝術中心發展的關鍵詞有兩個——創新和互動。這些經驗之談,或許可為中國同行帶來借鑒。

政府補貼之外有社會贊助

目前在我國,由於對企業捐助文化藝術事業的減免稅收政策沒有到位,企業捐助的熱情沒能得到釋放。此種情況下,一方面劇院要在制度不完善的市場經濟中自負盈虧,另一方面公益性文化機構的經營因不能單純靠市場説話而遭遇資金瓶頸。

在市場經濟發展成熟的美國,文化機構的運營又是如何的呢?萊維説,雖然林肯藝術中心完全遵循市場規則運營,但資金壓力並不小。據他介紹,林肯藝術中心包括相互獨立的12個常駐藝術機構,該中心是其他11家機構的業主,為它們提供經費、物業管理、餐飲等服務,只是每年象徵性收取1美元租金,但要消化這些機構7.5億美元的年度費用。這種巨大的差額,讓許多中國同行驚訝不已。

按照當地居民收入水準換算,林肯藝術中心的票價比我國多數劇院的票價要低。眾所週知,高票價會讓觀眾遠離劇場,但維持低票價往往會讓劇院入不敷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公益性演出往往由政府進行補貼。對於大型綜合性文化藝術中心來説,高昂的演出費用是否可以分攤到票價裏?萊維説,基金會、企業家、非盈利機構是中心運營資金的主要提供者。林肯藝術中心5%的運營資金來自政府部門,30%至40%來自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贊助。

“國外企業對劇院、劇團捐助是可以抵稅的,而國內企業贊助了之後不能抵稅。很多企業希望通過贊助達到廣告宣傳的效果,但現行稅制令很多企業對這一做法持保留態度。”一位國內業界人士稱。

大都會歌劇院的創新之策

具有百年曆史的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有巨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但同樣面臨資金問題,其3000多名員工的薪水和歌劇院運作的全部成本每年就高達3億美元。

藝術創作方面,大都會歌劇院總經理皮特·蓋博推出了“藝術性策略”,邀請全世界頂尖歌劇導演為其獨家製作新劇目。他認為,年輕觀眾希望看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的內容,老年觀眾們對歌劇傳統風格情有獨鍾。大都會歌劇院選擇了傳統的經典作品作為藝術創新對象,以一種結合現代技術的創新形式將它們呈現出來,在吸引年輕觀眾的同時留住老觀眾。

宣傳推廣方面,歌劇院試著將最好的座位以稍低價位出售,並組織藝術創作群體製作90分鍾家庭劇目,吸引以家庭為單位的觀眾觀看。歌劇院充分利用當地傳媒,與工會加強聯繫,在工人群體中擴大劇院的影響力。時代廣場的大螢幕上不再是讓人眼花繚亂的商業廣告,而是整晚地播放著大都會歌劇院現場演出的劇目。知名度轉化為票房收入,去年到今年演出季,歌劇院收穫了4500萬美元票房。

此外,大都會歌劇院還為電影院提供歌劇影片,所獲利潤雙方對半分成。大都會歌劇院通過完備的票房分賬協議,有效彌補了相關收支差額。今年,大都會的11部歌劇電影進入了46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個電影院。

藝術經營與“社區計劃”並行

觀眾群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國,國家大劇院推出“滴灌工程”,試圖讓藝術走近每一個人。實際上,這種做法在美國已經比較成熟。林肯藝術中心的做法是:藝術中心運營與區域經濟發展形成互動,在演出策劃、預算投資、項目執行等各環節與居民生活緊密聯繫。

他們的“家庭計劃”,讓眾多孩子和家人在聆聽和觀看藝術盛宴的同時學習表演藝術;“校園計劃”中,學生和老師按照自我需要編創作品;“社區計劃”中,林肯藝術中心每天推出一個小時的免費公演,通過各種形式與社區、學校互動,進行戲劇普及教育培訓。該中心每年推出的數千場演出,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近500萬名觀眾受益。

林肯藝術中心呈現高品質藝術的同時,還承擔起文化藝術機構的公共文化責任。據萊維介紹,林肯藝術中心提供了5500個全日制就業崗位,衍生産業鏈則帶來了至少1萬個工作機會。林肯藝術中心以品牌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後者也促進了藝術機構的健康發展。

萊維説,他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國正快速、高品質地建設可滿足人民對文化藝術迫切需要的設施,且規模在世界範圍內罕見。這種建設與中國文化“走出去”相映成輝。

萊維很看好中國演藝的國際合作之路。“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國國家大劇院和林肯藝術中心的強強合作開始。將來有一天,這樣的交流將會擴展到每一個城市之間。”萊維表示。(馬子雷)

與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