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看當代畫家艾斯特凡·桑多菲的繪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3 20:33:31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陸琦

 

站在艾斯特凡·桑多菲繪畫作品的面前,任何一個人都會被一種魔力所攫取,使得你無法呼吸。從畫中透露出來的氣息讓你深深地陶醉其中,不知道是畫中的情境連通了你的思想,還是你讀通了畫中作者的思想,或是兩者接觸的剎那而契合了。每一個藝術家都有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在桑多菲看來,繪畫就是一種個人哲學,所以它是不能僅僅靠學習來掌握,而需用思考才能表達你的情感。對一個畫家而言,精神與靈魂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順著天性去做事,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在他的繪畫中你可以感受到一種源自內在理念的和諧與靜謐。畫家並不想客觀地再現物象,而是在精細刻畫的同時,用沉思這一行為來構成他的非常具象的虛幻靈魂。如此一來,他的作品就超出了模倣與象徵意義上的束縛,成為當今視覺藝術世界裏獨特的一枝奇葩。

桑多菲的繪畫可以簡要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這一階段主要是肖像創作,其中自我的肖像佔了很大一部分,作品中的人物處在一個沒有邊際、沒有風景的背景裏,並且時常被淹沒在濃重的人造光影中。作者以紅和藍兩種色調為主,一暖一冷,創作出浮雕般的虛幻效果,在他那平滑光潔的畫面裏,運用了局部的模糊化處理,戲劇性的姿勢、消隱的身軀和點綴物的設置無不意味著一種個人虛構的事實。如作品《家庭》的描繪,鮮艷色彩和人物誇張的表情,體現出消費時代廣告畫的影響。

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作者第二個時期,作品偏重於描繪通過對肉體的束縛,以變形來透露出情慾、痛苦、絕望、恐怖,甚至憎惡複雜的情感交織,人體成為激烈的情感強度的直接體現。作者想要表現一種被社會中暴虐的、虛偽的和非自然的壓迫,畫面依然採用一種虛無的空間,而凸顯在空間中的那部分軀體,在光與影的隱現之中,訴説著真實與虛幻。由於畫家經常在畫室中借人造光來創作,作品以暗色調為主,在粉色的人體上加入藍色調,顯示出淡淡的傷感;作者在這個時期也開始畫一些手臂、頭顱、軀幹和擺在桌上的魚等。作品中的背景則往往是畫室裏淩亂的一角,殘破的墻壁上有著明顯視覺衝突的污跡,桑多菲喜歡增加斑點和污痕來弄臟墻面,這並非出於偶然的效果,而是他精心的設計,就像人體上表現出來的血管和經脈一樣清楚。

第三個時期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這一時期他以嫺熟的技法,絲絲入扣地表現逼真的人像,題材也以女性肖像和人體代替了過去的自畫像,這一時期的作品顯示出一種近乎唯美的傾向。畫家用理性的筆觸細膩而含蓄地傳達一種純粹視覺的真實,同時在次要部位加入了寫意性涂刷,以烘托主要部位細緻入微的刻畫。在桑多菲的女性人物中沒有安格爾筆下的圓潤與肉欲,也沒有巴爾科姆·格林的那種含糊的裝飾風格,而是真真切切地自然存在。野獸派畫家馬蒂斯曾在他的《繪畫筆記》中寫道:“當我想要畫一個女人時,首先我會賦予她一種典雅,一種魅力,重要的是賦予她內在的東西。”桑多菲也是這樣變現的,但他不是像馬蒂斯那樣用簡化的手法,而是採用了照相般的精細刻畫,讓女人體的魅力逐漸地釋放出來,並擁有更廣泛、更人性化的意義。在《蘇茜》這幅作品中,一個背朝觀眾回頭凝思的女性被畫家定格于瞬間,纖細的柔發、白皙的皮膚和點綴的羽毛都巨細無遺地展現出來,好像靜靜地在時間的長河中永恒地存在著。當他的思想表達出來的時候,就把其餘的部分用逸筆隨意拂過,與精細的描繪形成強烈對比,這也許是畫家想要表達的一種真實與虛構並存的情境。

今天繪畫的功能被照片、電腦等多媒體的出現所吞噬,但繪畫的創造性和手繪的技巧仍然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桑多菲為了強調繪畫的存在性和其他非繪畫性圖片的不同,他的作品中出現了許多暗示性的對象:調色板、油畫筆、畫架等。這似乎是對繪畫自身獨特性存在的證明,也是他對自己內心世界的自我保護。桑多菲是一個對社會悲觀的人,但對於個體卻又是積極樂觀的,這種矛盾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讓觀賞者體會到。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