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空中沉思:介入古根海姆圓形大廳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50週年紀念展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5 09:27:59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古根海姆圓形大廳

2009年是古根海姆美術館成立50週年,50週年紀念展覽“在空中沉思:介入古根海姆圓形大廳”于2010年2月12日開幕。這座由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設計的白色貝殼狀建築一直是靈感和爭論的中心。為此美術館邀請了全世界200位知名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為這座建築的圓形大廳提出未來的設想,其中包括扎哈·哈迪德、日本的伊東豐雄,也有若干熟悉的中國名字出現——艾未未、谷文達、馬岩松、邱志傑等。

聯合藝術家打敗“虛空”

作為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核心,由螺旋上升的室內坡道所環繞的圓形大廳承襲了西方教堂中人與精神世界的關係——精美的圓形穹頂天窗把自然光過濾成純凈的光芒,讓置身於其中的人們感受到神秘的距離,從內心深處升起對崇高的敬意。賴特所設計的這條坡道讓人們得以接近頂端,然而坡道的盡頭仍然是玻璃頂的隔閡,一切並沒有真正發生。但這恰恰為圓形大廳的未來暗示了突破的可能。

策展人南茜·斯貝克特認為,藝術家的天性是為空間造色,不論是從畫布的一頭畫到另一頭,還是塑造大量雕塑,抑或是創造各種尺度的裝置,這種裝飾所有表面的衝動都來源於自古以來人們對於“空”所代表的“虛空”的恐懼。而建築師賴特在設計古根海姆博物館之時卻打敗了對於“空”的恐懼,特意將建築的中心位置留白,將原本的建築內部的視覺中心轉化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空”漩渦,而這一獨特的建築空間設計也為博物館的布展催化出不一樣的體驗。

空間催生出的藝術可能性

扎哈·哈迪德對於這個空間的印象定格在一張名為《Z形波浪》的數位紙板畫中,全黑的底色上,垂直的穹頂抽象成橫向的隧道,隧道中一圈圈的螺旋則帶有其標誌性的金屬雕塑感。伊東豐雄對這個空間的展示則是一副用彩色鉛筆和圓珠筆畫成的手繪畫,猶如兒童畫般的色彩在一眾作品中顯得與眾不同。

幾位中國建築設計師的作品則傾向於更具象的想像。在艾未未名為《穴》的設計案中,古根海姆圓形大廳中環繞的圓形坡道被無限延伸和放大;而谷文達的設想則更為宏大,從穹頂上方垂直而下的螢幕圍成一圈,展示各國的文字或是國旗;馬岩松創作的“古根漢姆的世界集市”,被選為此次展覽的主題照片之一,其設想是為了延續這種上升的力量,去掉圓形天窗,為人們提供一個全新的浮游平臺,從而獲得與自然、天空和城市的接觸。“古根漢姆的世界集市”是一個巨型氣球狀空間,懸浮在室內與室外之間。氣球內部的三維連續曲面則為未來的藝術品提供了充滿想像力的展示空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