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描摹抽象女人體之外的亨利·摩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5 09:14:07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作品展在泰特美術館展出戰後作品帶有黑暗情緒

在藝術評論家的不斷定義下,已故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Moore,1898-1986)的作品構造充滿女性人體的想像,比如那些著名的“斜臥的女人體”,但在策展人斯蒂芬斯看來,摩爾的作品包含了更多的寓意。昨天,英國泰特美術館開始了亨利·摩爾的一次專題展覽,名為“更黑,更不安”,泰特美術館館長透露,這是自1988年以來,最為重要的英國藝術展覽之一,人們將發現,以描摹抽象女性人體聞名的亨利·摩爾,他的作品還有更多的話要説。

不再是抽象的女人體

戰後作品帶有黑色創傷

亨利·摩爾,英國最知名、最重要的雕塑家,被認為具有英國約克郡人守口如瓶的特質,因為他的作品一如他的氣質——溫和而簡潔。不過,在昨天開幕的展覽上,作品洩露了他的本質,“這個男人比我們想像的要不安得多,複雜得多。”泰特美術館館長説。這個展覽回顧了摩爾重要的一個階段——體量巨大的戰後戶外雕塑。作品數量超過150件,包括石頭、木質、青銅的雕塑以及一些架上繪畫作品,展覽時間長達6個月。

“這是一次新的估量,從作品中,我們將顛覆以往的想法,比如那些熟悉的如同抽象女性身體的雕塑,實際上,你會發現,亨利·摩爾的作品之所以被我們所記住,還有一個秘密——它如此標誌化、容易辨認,它甚至相當大眾、流行。”策展人克裏斯·斯蒂芬斯説。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摩爾所造成的心靈創傷和驚恐,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印記。摩爾18歲時參軍,以及在一戰中所經歷的三位戰友的死亡,對他的作品影響也相當之大,“摩爾將一種黑暗的情緒和心靈的創傷帶入了作品,增加了其複雜性。”策展人説。

亨利·摩爾是英國約克郡一個採礦工程師的兒子,他一向回避談及有關創作的動力和情感因素,這可能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

被複製的“明星藝術家”

知名度造就“流行神話”

一戰之後,亨利·摩爾成為了一個“超級明星藝術家”,創作了許多巨製作品,在戰後重建的那些重要地區,比如Harlow和Stevenage這兩座英國新城。在他死後的24年,誰都沒料到他的作品居然依然“流行”,甚至缺失了某些應該有的批判性的建議。

1988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一次紀念展在他死後兩年舉行,作為英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之後的展覽未曾間斷。亨利·摩爾基金會主管RichardCalvocoressi説:“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我們在世界各地做了展覽,比如中國、巴西、美國,但此次無疑是最重要的,它不是一次簡單的回顧,而是振奮人心。”

實際上,有關亨利·摩爾的複製品隨處可見,甚至在那些明信片上。一些評論家直言,這些“流行神話”反而讓亨利·摩爾成了一個“偽君子”,因為策展人所“洩露”出來的這些“新”資訊再次提高了亨利·摩爾的知名度。有評論家認為,“藝術家本人是否希望如此不得而知,但至少,依照他的個性應該不會願意看到他的那些作品被機械地複印在那些紙片上,就像貝肯、理查德·漢密爾頓被不斷地複製那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