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剪影的幻境圖像
——看美國當代藝術家卡拉·沃克的繪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0 20:57:0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陸琦


卡拉·沃克

(Kara Walker)

1969年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斯托克頓(Stockton),從小受家庭的熏陶而熱愛藝術,1990年獲得亞特蘭大藝術學院(Atlanta College of Art)美術學士學位,1993年獲得羅德島藝術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美術碩士學位,現居紐約並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系教授。

2008年,第51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荷賽獎”獲獎作品中,美國攝影師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為 《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所拍攝的《美國當代藝術家卡拉·沃克(Kara Walker )》,獲得年度肖像類二等獎。 這是一幅同沃克繪畫作品形式感相類似的沃克半身側面的攝影作品,人物的深色輪廓凸現于淺淡的背景之上,看上去既是沃克的攝影肖像,又像她本人的繪畫作品那樣,具有剪影似的黑白效果;攝影家匠心獨運把沃克的繪畫特色和她的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許是作品獲獎的重要原因之一。

卡拉·沃克是當今美國藝壇上少有的非裔女性藝術家,她的作品主要表現種族、性別、暴力和身份等等題材,尤其反映了對美國國內戰爭之前的南方非裔女性地位的關注。作品以油畫、水彩、拼貼以及巨大的黑色剪影靜態情景創作為手段,時常還結合幻燈片投影和動畫視頻等技術,利用那些噩夢般的幻境圖像描繪了黑奴時代的社會存在狀況。沃克傾向於皮埃爾·蘇拉吉(Pierre Soulages)對黑白的沉醉和對中國墨漆的崇拜。

1993年沃克從羅德島設計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後,便開始她獨特的剪影藝術,尤其是早期美國的剪影藝術。沃克繪製圖像是用油性的白色鉛筆和柔軟的粉蠟筆畫在大的黑色紙張上,然後用一種修補刀(X-ACTO)割下來,把輪廓翻轉過來黏貼到紙上、帆布上、木板上或者直接黏在展覽館的墻壁上。這源自歐洲大陸的一項富有民間性質的藝術,被沃克賦予了新的含義。在簡單的黑白之中,泯滅了所有細節上的精心刻畫,呈現出來的只是平涂的黝黑輪廓,如同寥寂世界中夜遊的靈魂。事物形象的簡化給形式上的表現,並沒有帶來不便,反而更加突出了主題。沃克的剪影更是增加了空間的戲劇性,而幻燈片投影的應用,更是打破了傳統剪影的局限,甚至觀眾的身影也參與到作品的構成之中,那些投射在天花板、墻壁和地面上的影子和真正的剪影不分彼此地交融為一體,不僅讓人身臨其境,更增添了觀賞者想像的餘地。而動畫視頻的效果,更是此類作品的絕唱,畫面真的“動”起來了,令人驚嘆。通過剪紙木偶和膠片機實現“歷史的再現”,以及在展覽過程中加入音樂、文字和聲音,多方面調動了欣賞者的心理感受,為他們帶來難以磨滅的印象。雖然這種剪影有時看起來帶點卡通式,但沃克通過作品擴大延伸,帶給人們震撼的是其中透露出來的對種族歧視的反思和拷問,作品本身便具有了史詩般的意義。從沃克的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剪影本身起初並不是傳統中的高雅藝術,甚至帶有民間通俗的特性,而在今天藝術的不斷創新和多元的語境下,這一點恰恰變成了藝術當代性的元素。在沃克的黑白世界裏,真實性與顛覆性,激起了人們的共鳴,並從那段歷史的回憶中直面人類的劣根性。

沃克的這種作品處理的手法,讓人想起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給予大眾詮釋通俗藝術的力量。她被有關描繪19世紀奴隸的歷史小説文學作品所吸引,像瑪格麗特·米切爾1936年發表的《飄》,1852年哈瑞·比徹·斯特的《湯姆叔叔的小屋》,1861年哈瑞·雅各布的《奴隸女孩生活中的偶發事件》等等,這些文學作品描繪了歷史上黑人奴隸的悲慘遭遇,並通過這些文學作品轉換成她自己巨大的視覺歷史畫面。1994年,也就是沃克初登藝壇的時候,她在紐約的SoHo繪畫中心展示她的剪影壁畫,那是一個有著敘事性情節並帶著長長的題目:“逝去,國內戰爭時期發生在年輕黑人女孩和她的愛人之間的歷史性浪漫。”作品長達1500釐米,高390釐米,涉及《飄》的內容,形式上以直線式鋪開,為觀眾講述一個發生在亞特蘭大的關於虛構與現實、慾望與羞恥的模糊場景。此外,她還有一些引人深思的作品,如《亞特蘭大戰役》,描繪黑人女性受到的屈辱和不平等等。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