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海外

本色·亞赫寧——悲劇意識作品的個案分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1 17:46:2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馬小依

在藝術家亞赫寧身上,擁有一種敏銳的創造思維與探索意識,他善於按照自己認知世界的方式去構想一種獨特的存在,讓個體在藝術的透視鏡中得到無限的放大與延伸,糾纏著虛構與離奇、誇張與荒誕,亞赫寧的作品的確有些特立獨行的味道,他習慣顛覆已有的觀念,從視覺到內涵上表現出一種與常態不符的精神特質。

亞赫寧,是一個涉獵油畫、版畫、插圖等多個領域的綜合畫家。1945年生於列索扎活斯克市,在聖彼得堡、莫斯科、德國、法國和中國等地舉辦過40次個人畫展,參加俄羅斯和世界範疇的畫展400余次,1993年起任國際藝術節“從先鋒者到今天”美術策劃,後任聖彼得堡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等職,1998年起任工藝美術學院版畫教研室主任。可以説,亞赫寧的作品是對象徵主義流派在當下的繼承、發展與延續,他繼續保留了那種重視“心源”的主觀感受,以個性語體切入現實,抽離出“暗示”與“象徵”並舉的畫面內涵,以豐富多變的寓意盡可能地展現一個完全不同於現實形態的精神世界。

把握時代脈絡,直面人性困境,是亞赫寧對當代象徵流派在新時期的探索與思考,在選擇人性悲劇這種較為寬泛又不易把握的題材時,亞赫寧沒有選擇呆板、枯燥的説教,而是表現出一種語境的親歷感,他製造的交織夢魘與地獄,神秘與黑暗的幻境都力圖表現思想的“在場”,“知覺”的內涵。具體看來,“知”包括三個層面:曾經發生苦難的“感知”,憂患未來的“認知”,以及當下世界矛盾紛爭的“深知”,正是源於“知”的體味不斷深入,繼而表現了“覺”(主體的反思與覺醒)。所以,亞赫寧畫筆下的“知”表達了一種世界觀,呈示了人性的醜陋與陰暗;而“覺”則是方法論,意味著自省與拯救。亞赫寧之所以要把人性的傷疤反覆揭開,做清晰放大的呈現,就是要把人類在肉體上承受的傷痛到心理上擔負的創痛變為一種共有的“知覺”經歷進行體驗,喚醒人們的良知:罪惡意味著災難,悲劇意味著毀滅。

在畫家的作品中,會經常塑造一些形態奇異,造型誇張的形象,亞赫寧善於以此抓住觀者的好奇心,在處理人物關係時,讓形象置身於略顯神秘、荒誕的整體氛圍中,製造出孤立無援的孤獨感與恐懼感,在強化個體的危機意識時,也強調了某種心裏的暗示,將微妙的情緒有序地連結在一起。這些表情不是簡單拼湊起來的意象元素,而是努力形成和諧的語境,在統一的氣氛裏,實現從“此”形象到“彼”形象之間的相互呼應,共同完成情感的遷移,時空的轉化,展現時態的跨度與跳躍,在情境上呈現出一種穿視宇宙萬象、蕓蕓眾生的內在回聲,引起情感的聯想,心靈的糾結。《射擊》、《人群中的自由像》、《之間》等作品大體都具有這種共性。

就語體本身來看,這些作品的重要特徵是善於把各種意象元素概括、提煉為符號形式,並形成它在視覺畫面中的象徵意義。構成藝術空間的任何物象在畫家“遷想妙得”的作用下都具有它存在的寓意與價值。例如《會戰》中“劍”意味著戰爭與屠殺;《自由的愛情》中“臉龐”成為了掩飾心靈的面具;《兩個十字架》中“十字架”成為了捆綁自由、束縛思想的工具……當然,在這些象徵題材的作品中,最具典型意味的要屬《哀悼》系列作品,畫面以一雙碩大的“眼睛”承載生命的主題:與周圍大小不一的“眼睛”相互依襯,放大的瞳孔直視前方,似是宣告某種命運,似是接受死亡徵兆的來臨。或許,畫面裏的“眼睛”以及“淚珠”的描繪實則是勾勒了一種帶有複雜情緒的人格特徵,有信仰卻沒有立場,在“哀悼”的忐忑與不安中,一邊後退,一邊堅守最後的底線,既有不能脫離現實的無助,也有對未來的希冀與幻想,情感的交集在目光中定格,逐步還原了最為本真的人性心理:脆弱、不堪與故作堅強。

此外,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生命符號營造出的情緒狀態類似于“集體的無意識”,在借助“戰爭”等外在因素的催化時,這種傾向更趨細微。《會戰》、《殉難地》、《請尋找一個女人·戰役》等作品中,亞赫寧詮釋了一種生命精神的缺失。畫面主旨也相應地由戰爭悲劇帶來的戕害漸變為人性悲劇帶來的絕望,人的堅韌、頑強、不屈顯然已被悲慟、麻木、漠然所替代,精神意味得到了微觀清晰的顯現,因而,對人性的救贖成為了回歸本體重置生命權利的一種考量,在直指善與惡的思辨中,也在反思人類存在的價值與本意到底是什麼?

可以説,亞赫寧善於在看似混亂的語言形式中把握內在規律,以“散亂”求得表現的自由性與張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以合乎動態的、鮮活的創作法則進行新的建構,打破了因循守舊的繪畫程式與學院派特徵,作品的不可複製性,多變與神秘感,使得象徵主義畫家在“預言”與“已知”中不斷篩選並完成心目中的主題設定。這種難度顯然不是體現在純粹技法範疇的,而是怎樣通過對一系列藝術思想的反覆加工捏合完成對特定形象的塑造,以表現何種藝術理念與美學態度,這顯然已擺脫了摹寫的局限,而進入到強調心靈體驗的精神中去。

同時,亞赫寧的象徵主義風格保留了形式感的華麗,在《雞皇后》、《雞皇帝》、《公雞與其他》中,用極其細膩、繁雜的色彩筆觸表現出絢麗華美的視覺效果,抽象而熱烈,裝飾性極強;此外,人物肖像《薇拉》、《卡·古波林肖像》也各具情致,注重神韻;《雙人》、《收藏品》甚至讓個體具有了兩個或者多個頭顱,以表現人性複雜、隱秘甚至相互衝突的多重心理;而在《坐椅子的自畫像》中畫家運用了單色塊的藍、紅、黑、白作為平面背景,襯托畫面中心的主體,構思精煉新穎,個性奇特,耐人尋味。

本色亞赫寧,是一個充滿責任感與憂患意識的畫家。他用不同尋常的視角探求藝術的本源,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以“先鋒者”的敏銳洞察著當下現實,在融通文化、信仰與情感的支點上,以象徵手法為基調,彰顯出悲劇意識作品的持久魅力。


亞赫寧 請尋找一個女人·戰役

 


亞赫寧 哀悼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重彩油畫課題組在京成立
· 來自黑海沿岸的藝術——烏克蘭藝術家赴杭展覽寫生
· 不安的擁抱
· 12月,一起來淘藝術寶貝
· 一個展覽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