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交疊堆砌的圖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5 18:37:18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陸琦


  大衛·薩利(David Salle)

  1952年出生於美國俄克拉馬州諾曼,先後於1973年、1975年在瓦倫西亞加州藝術學院獲得美術學士學位和藝術碩士學位,畢業後移居紐約。1976年在荷蘭舉辦首個歐洲個展,1979年獲國家藝術創作者公共服務補助金,1981年開始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任教,同時多次在各國舉辦個展和各類大型藝術展。他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美國新表現主義畫家之一,現工作居住在紐約。

 

  作為美國新表現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大衛·薩利的繪畫,除了具有當代藝術諸如畫幅巨大、採用現成品挪用的手法等共同要素之外,還有著他自己獨特的表現方法,如:作品中充滿了從藝術史或者現代生活中直接搬用的各種圖像的碎片,並被層次複雜地交疊在一起,堆砌在畫面中,體現著這個時代的特徵。

  作為一名藝術碩士,薩利系統地接受了傳統學院式的教育,研習了藝術史,對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有著透徹的了解;在其接受藝術教育和繪畫訓練的同時,又正值概念藝術全盛時期,共同影響著他的藝術取向和創作思路。

  薩利參照歷史上各種各樣的藝術樣式,把一些相差甚遠的風格與來自卡通、新聞照片、技術草圖、著名油畫、電影劇照、色情圖片等看似無關聯的圖像並置一起,進行了畫面的重構,使得原初與現在相互作用新的表現,更加意味深長,形成了完整和系統的形式語言,畫面更具指向性和顛覆力,同時許多毫無相關元素的並置,也引起了風格的混亂,讓觀者感到暈眩。這種手法的使用,令人想起美國當代藝術大師加斯伯·約翰斯(Jasper Johns)將圖片、畫像和抽象圖案並置於畫面的獨特手法。所不同的是薩利將那些喧鬧、令人難以捉摸的混合形象描繪在巨大畫幅上的作法,使畫面充滿夢幻般的超現實主義意味,産生了一種全新的具有獨立性的新象徵風格。

  薩利的題材多變,女性、宗教,和不同歷史階段的物象、事件、故事、場所等多樣並存,自然主義的照相繪畫技法、抽象表現主義的風格,混雜著的社會景象,相互疊加産生混亂的空間結構,反映了複雜的美國社會現實:是現代社會與現代文明令人迷惑的全部視覺現象的具有代表性的例證。他的巨幅繪畫常常由雙聯畫和三聯畫構成,大型、浮華的繪畫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和爆發力,表現于外的卻是內斂的氣質。《黃麵包》(Yellow Bread,1987),以一正一反被截取的女人軀體為主,頭部卻被兩個古怪的陶器頭像取代,其具有的色情意味與幽默,消解了傳統藝術的狹隘,人像近似黑白版畫處理,産生的力度感和陶像的輕鬆背景,形成了冷與暖、緊與松的節奏對比,其對立性和整體的宏大氣勢,表現出工業機械化時代的特有感受。而這種有意將幽默的生活圖片和傳統的經典藝術作品在同一畫面中進行對比,又令畫面充滿了強烈的刺激感與衝擊力。

  薩利的許多作品中都含有性感的女人像,而且總是單色調處理,看不到任何流派的色彩傾向,也看不出任何情緒的流露。這些形象,大多來自同一個模特——演員卡羅爾·阿爾密達(Carroll Ahlmeter)。他總是親自拍攝她的各種身體姿態,並在作品中,通過圖片形象的陰影和光線強化的處理,增強了作品的質感和視覺的力度。

  薩利的繪畫是從傳統藝術的邏輯思維中解放出來的,看似充滿著隨意性,其實是故意破壞掉精心構思的痕跡,而不在意作品是否呈現真實性。《模範卡頓》(Model Cotton 1989)由大小五幅不相干的圖像相接、疊加而成,雙聯畫在畫中作為主體,好似一幅毫無關聯的隨意拼貼畫。但是隱含了內在的邏輯:著名音樂家基姆斯·卡頓(James Cotton)的典型形象被安置在畫面上方,下方埃及神像象徵了卡頓在大眾心目中的位置,而原始的野豬和叢林圖片,也許象徵了卡頓那沙啞嗓音的略帶粗獷、敘事般的説唱斑駁的、塵封的往事。畫面以類似于電影蒙太奇的手法,詼諧、混亂又在內容上表現了思維的連貫性。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不可能不思考當下社會各種尖銳的社會問題。他的畫中常表現美國當代社會的荒謬、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失望以及不平等和暴力等,這些恰恰抵消了他所使用的形象、空間、色彩、肌理和風格給人的混亂感。對於薩利來説,似乎唯有這種手法才能充分描繪出美國社會現狀,把一切不和諧被統一在畫面中,令觀者沉思。《假發商店》(Wig Store,1987),由兩個完全獨立不相干的畫面構成,其中一幅是假發商店的場景,人物被拉長、色彩明度對比加強、狹小空間擁塞了多個物象,但充滿了冷漠、蕭疏之感,另一幅是完全不同的內容和色調——一個做著拿槍姿勢的年輕女性,但是,所握的並非是槍,而是一把提琴,黑白造型,有金屬般的質感,這是機械工業時代形成的繪畫風格,是薩利借用現代主義常見手法進行雜糅表現當代藝術。兩幅圖像被並置,並疊加以傳統繪畫中的果籃和現代感的素描效果,看似無章法的拼湊,卻表現了當下美國的社會生態及生存的現狀。

  在近來的一次與藝評家的訪談中,他説到:“我不遺餘力地創作,但作品開始變得越來越內在,越來越反映自我,越來越忽視色彩、形式以及任何不得不與繪畫相關的東西,越來越關注的像鏡子一樣的繪畫本身。我確實開始更多地關注作品的思想,而很少再受自己手中畫筆的牽制。”近年來,薩利的創作向著簡潔、抽象發展,畫面表達出的意味更加神秘。《肖像雕塑家的協會》(The Society of Portrait Sculptors,2008),雖然有著多個層次,但是畫面物象造型更為單純,略帶變形從中間分開的人物頭像,分佈在畫面左右兩邊,並由海豚和帽子相連,給畫面産生了一種視覺動感,也增添了幾許神秘,後面趨於抽象化的人物上半身和窗簾,營造了一種理性、冷靜的氛圍。

  薩利的作品看似是無計劃、不相干的圖像的相互貼近或相互重疊的結合、製造畫面多種多樣又似龐雜無序,但總體看來很有獨特的風格,因而獲得了國際藝術界的認可。他在美國、義大利、法國、德國、日本、瑞士等十多個國家舉辦過多次個展,多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巴黎雙年展、雪梨雙年展、惠特尼雙年展,其作品于1991年獲得盧布爾雅那國際版畫雙年展大獎。2005年參加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今年上半年剛在德國漢諾威舉辦了個展,均引起了國際畫界的廣泛關注。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設計師和大自然做遊戲 讓建築成為藝術品
· 關於英國藝術專區
· 紐約仲夏夜瘋狂派對 慶祝沃霍“81歲”生日
· 薩爾茨堡藝術節開幕
· 被蘇富比解除合作後 加拿大Ritchie’s拍賣行解雇了所有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