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策展簡史》的演講 [紐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1 16:55:02 | 文章來源: Artform

《策展簡史》的演講 [紐約] 2009.07.30 紐約炎熱的夏季之夜,去古根海姆聽一場本地一流博物館館長和策展人與瑞士策展人、倫敦蛇形畫廊聯合總監小漢斯(Hans Ulrich Obrist)的對話,也算是消消暑了。Lisa Phillips, Glenn Lowry和Thelma Golden也出現在現場道賀的人群中。漢斯獻給了大家一場緊湊而又氣氛柔和的講座。博物館的總監Richard Armstrong和首席策展人Nancy Spector對於策展作為實驗性的藝術形式和現代藝術史的初始客體而被遺忘的歷史,進行了簡潔的提問。

左圖:新博物館總監Lisa Phillips和工作室博物館總監Thelma Golden。右圖:古根海姆首席策展人 Nancy Spector, 館長Richard Armstrong, 蛇形畫廊聯合總監小漢斯。攝影:Tanya Ahmed

這一活動也算是為小漢斯2008年的書《策展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Curating)進行“再發佈”,這本書包含了90年代以後他對很多策展人的訪問,這些策展人對他的實踐也具有影響作用。既有那些大名鼎鼎的策展人如Pontus Hultén 和Anne d’Harnoncourt,也有那些圈內傳來傳去的名字比如Jean Leering和Franz Meyer, 他們分別在Eindhoven和Krefeld策劃了公共收藏展,同時還合作了具有影響力的文獻展。在這些人物背後,漢斯盡力強調那些同樣重要的改革者,他們的貢獻可能正被歷史所忽視。在這些例子裏,漢斯舉了已故的芝加哥藝術學院的James Speyer,漢斯認為他在另一個領域(與米斯合作的建築)的訓練是將真正的先鋒者連接起來的一條線。

對於那些錯過漢斯提到的很多名字的人們來説,可以在他的書中找到一些脈絡。他認為現代藝術史,已經被僅僅局限于藝術作品史了,作為展覽史,也許需要人們更充分的理解。展覽並不是歷史調查需要的那樣,以一致性和深度而被收藏或記錄,使作品陷入晦澀之中,空留策展人的想像,他們吸收前輩的知識而又將自己的積累的知識非正式地傳給下一代。只有通過了解那些前後脈絡我們才能了解藝術品是如何進入常規的藝術史的。漢斯表示,就他近期的經驗而言,策展的即興原則一直緊靠著它對藝術屆的依附,為交流提供了一個模式,以及那些對科學家、建築師和小説家日益具有吸引力的知識提供了表達。

左圖:David Ross和MoMA 館長Glenn Lowry。右圖:藝術史學家Molly Nesbit和Richard Armstrong。攝影:Oto Gillen

在這本書出版之前,漢斯採訪過的六位人士都已去世,漢斯的評論帶著些許感傷。古根海姆很有興趣進行一場紀念活動,紀念Walter Hopps,他曾組織過勞森伯格和羅森•奎斯特的回顧展。令人感動的一刻是活動的聯合組織者ForYourArt向觀眾發放了徽章,上面印有WALTER HOPPS WILL BE HERE IN TWENTY MINUTES,他在Pasadena藝術館、Corcoran以及史密森的同事帶著些許惱怒與驕傲地佩戴過它。

談話被認為是聽取三方談論Hopps所留下來的遺産的好機會。漢斯對於他的讚賞言辭很是節制,尤其是對Hopps策劃一個作為“自組式”實體的展覽的能力,如1978年在華盛頓舉行的《三十六小時》展,Hopps宣佈任何被帶進場館的作品他都會使用,漢斯説這一例子被保存在他自己的創意小工具盒裏。當然,漢斯和Hopps一樣,都有一種無懼的精神,喜歡冒險,混用各門類藝術,指向任何水準和任何媒介的有效藝術創作。

對於傾向於年輕的觀眾而言,有必要花上一點時間講解一下Hopps基本的風格,一些圖片也許有些有幫助:在六十年代,當他的同代人都在反文化而行時,他總是穿著正裝,係著領帶。那些跟他很熟的人稱他為Chico,這和他的醫師父親在墨西哥的生活有關。在後來幾年裏,當博物館-行政風格模倣華爾街和董事們的男裝式樣時,Hopps則穿著休閒,帶著寬沿兒帽子。那高而清瘦的樣子,那從不慌亂的演説,那每一場表達後的豐富經驗…應該讓帶著眼鏡的伊斯特伍德去演他。即使那個Hopps的影子,也值得人們一等。

— 文/ Thomas Crow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