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非物質真實之訴求——看西班牙當代藝術家安東尼奧·洛佩斯·加西亞的繪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23 22:01:08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格蘭維亞大街  

安東尼奧·洛佩斯·加西亞(Antonio Lopez Garcia)  1936年出生於西班牙托梅略索的小鎮雷亞爾城的一個農民家庭。1949年,13歲的洛佩斯在家人的鼓勵下,隻身赴馬德里學畫,並於次年考入聖費爾南多高等美術學院(前身即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院,現稱馬德里美術學院),1955年畢業,並在全國第三屆造型藝術競賽中,獲西班牙教育部頒發的赴意考察獎學金。1964—1969年在母校任教。後為職業藝術家,潛心從事繪畫與雕塑。1993年,被授予“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院士”稱號。

盥洗池與鏡

説起藝術作品的當代性,在一般人心目中,也許很難將當代最負盛名的西班牙寫實大師安東尼奧·洛佩斯·加西亞的畫歸入其中。為什麼?因為洛佩斯的作品,諸如親人、冰箱、浴廁、馬德里街景、庭院一角等,都在平易近人的主題中,挖掘隱藏的美感,以寫實的傳統方式,表現內在的真實本質。正如他自己説的:“我的畫不僅呈現現實,還要在其中注入某種特別的意義——某種因所繪物象而生的內在感覺。”這句話闡明瞭其作品有著與眾不同的意蘊之秘密,即以樸素的物質真實,表現非物質真實之訴求。

洛佩斯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之家,家庭的環境為他的審美觀播下了無形的種子: “要向大自然學習。”這成了他一生的藝術追求。從學生時代起,他就確立了寫實具象的繪畫追求,畢業後不久,便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織了一個被稱作“馬德里寫實小組”的繪畫小團體。雖然其間也受到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但當他畫風成熟時,貫穿整個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魔幻現實主義”,被寫實具象風格所取代。如他所説,“物質世界在我眼中有了足夠的重要性”。其含蓄、細膩的寫實具象畫風一經確定,一直保持至今。

晚餐

在這種含蓄與非物質真實的訴求中,洛佩斯的作品無時無刻不顯示出當代性,主要呈現出三方面的特點:

畫面色彩的當代感。由於社會審美好尚與色彩知識的局限,西方古典繪畫強調和諧的褐黃色表現,色彩單一性;在工業文明的大背景下,現代繪畫強調的是畫面原色般的紅黃藍等色彩的強對比與構成。而反其道行之的當代繪畫,則強調色彩整體的中間色調。洛佩斯的畫作基本上是亮灰的如同水粉色般的粉色傾向,不僅與古典傳統不同,與現代繪畫色彩亦不相同:沒有凝重的、或者熱烈的色彩,整體的“平淡”與柔和中尋求一種隱含的衝動或出格,用色彩把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環境昇華成意境雋永的畫作,使其擁有很強的現場感,又超越了具體場景的限制,走入觀者的心靈深處。《盥洗池與鏡》(Washbasin and Mirror,1967年)中,藝術家鋪陳的是高明度整體協調的灰色調畫面,當觀者的視線關注在這熟悉卻又生疏感覺真實卻又仿佛在夢境的場景時,發現洛佩斯成功地打破了視覺物理上的必然性,以色彩傳遞了一種人類心靈皆可觸及的神秘之境。

畫風細膩,描繪性強,畫面有著虛實相生的效果,是洛佩斯畫作的又一特點。他的畫風屬於典型的寫實主義,畫面並非精密的刻畫,虛與實沒有絕然的分別,虛中有實,實處有虛:對畫面看似無意的“破壞性”,往往以似未完成之感呈現,給予觀者異常的感受。《晚餐》(The Dinner,1971-1980年)中,餐桌靜物與人物的處理十分特別。畫中的餐桌靜物整體籠罩在暖黃的光線下,盤碟杯瓶和食物顯得柔和而曖昧,局部有類似絲網版畫才有的印痕感與顫動的效果,造型嚴格但不刻意尋求精確,有一塊肉甚至是用照片拼貼上去的,真實的質感與食具的朦朧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此畫第一時間映入觀者眼簾的是,餐桌對面女兒沉靜的神情和專注的目光。為了減弱畫面右邊母親的臉在畫面的分量,洛佩斯不惜將她的五官畫錯位,以“未完成式”使畫面産生鏡頭晃動、時光遊移感。這幅畫中,在其以往畫作中那種樣式化的構圖、立體主義式的造型、堆砌的筆觸、詭異的畫面氛圍等常見因素已經全部消失。充滿畫面的那種沉穩含蓄的家庭氣氛,斑駁感十足的製作效果。作為洛佩斯藝術語言的典型特點,顯示出了他對材質的高度駕馭能力,及其對家庭親情的溫存眷顧。

隱含在洛佩斯畫作中,決定其具當代性的另一特點,是畫面中的時光恒定性。洛佩斯的很多作品都不厭其煩地修改重畫,直到滿意為止。有的畫作甚至斷斷續續畫了十幾年時間,為的就是追求時光的恒定性,他還曾説過,他作畫並非刻意求慢,而是因為他不確定是否已經把要表達的東西完全表達出來了,所以一幅畫總是反覆玩味和潤色,個別畫作最後被改得面目全非。《馬德里南部》(South Madrid,1965-1985年),是藝術家第一次嘗試畫馬德里城市,作為一個艱巨挑戰,此畫成為他的許多長期工作之一,創作的20年間,城市不斷改變,洛佩斯卻仍然執著于那曾經存在的真實(實際上場景變了,最後也只得依照片來完成),把它鎖定下來,如同烙印般留在畫布上,成為對一個時代的詮釋。《格蘭維亞大街》(Gran Vía,1974-1981年)一畫,洛佩斯前後畫了七年,反覆地刮擦重畫,最後那些細節如同凝結在畫面上一樣,再也挪不走了。他對這一場景美感的探求、不吝惜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就是為了獲得恒定而持久的魅力。全景式城市風景作品也成為了洛佩斯的一個標簽。

洛佩斯鍾情于描繪熟悉與感興趣的事物,那些空曠廣闊深遠的市郊風光、樓房林立的城市景觀以及尋常院落、居家物什等等,人們認為枯燥的甚至不入畫的景物,經過他極盡精微的描繪、獨具匠心的處理和長時間的錘鍊,都會富有詩意般地呈現于畫面。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宏大的城市景觀,還是細膩的肖像刻畫,觀者都能看到凝固的光陰,感受到流動的四季,體會到人生的百味與世事的變遷,這正是洛佩斯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陳曉瑩)

下一頁希特勒自畫像疑似贗品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