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吳冠中:繽紛世界裏的教育人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7 10:21:13 | 文章來源: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吳冠中與母校許江院長(右)親切交談

“培養慧眼”比“訓練巧手”更重要

蔣南翔任教育部長時,在人民大會堂對高校教師作過一個報告,其間談到:“給我足夠的條件,我敢於承諾培養出50個傑出的科學家,但我不敢保證培養出一個傑出的藝術家。”這是我們多次聽吳冠中説的故事。吳冠中一再強調藝術創新之難,他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藝術創新教育之路。

“培養慧眼”遠遠比“訓練巧手”更重要。從潘天壽老師對學生作業的點頭或搖頭之中,吳冠中學到了潘老師的審美品位,感悟到“造型藝術最直觀的教學關鍵是眼睛教眼睛”。吳冠中説,我竭力啟發同學們的感受,指點那潔白雪山前倒伏了一顆將死的烏黑的巨大老樹,疑是別姬自刎的霸王。

吳冠中的法國老師蘇弗爾皮就是善於啟發的,有一次課內用了一個女裸體,模特兒肥碩高大,坐下後臀部特別龐大,更顯得脖子長,腦袋小。他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麼?”大家搖頭。他説:“我看是巴黎聖母院。”年輕人聰明,一經啟示,便在作品中體現出了各自的敏感與獨特的思維。

有一次,吳冠中帶學生在蘇州園林畫太湖石,他聯繫了太湖石與人體、與亨利·摩爾的因緣,果然,學生們賦予筆底的太湖石以生機,而不是僅畫出死的石頭。吳冠中招生有獨特辦法,就是準備一些作品,讓考生自由選擇,以此來考測考生的眼力和審美品位。中國有句俗話,人的品位入俗難醫。藝術上,繼承而後叛逆,是艱巨的創新。吳冠中説:“我有一個構想,我想挑選幾位我教過的有才華而肯鑽研的學生,為他們組織一次展出,作品要出色,而且不得像我,甚至有背叛意味。1992年,我終於下決心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一次‘吳冠中師生展’,目的是展示學生叛逆老師,提倡藝術中的叛徒道路。參展的學生大約十幾人,但風格還是近我的較多,突出的叛逆者是王懷,全不像我,李付元也不像我。”

“藝術家要創作出成功的作品,感情的真摯比腦袋重要!年歲不饒人,我90歲了,現在走路慢了,不像從前了,但是在感情上更純真,就像又回到了童年。我一向是邊緣人,但我的心願在人民心中。要創作出不朽的作品,就要不怕窮,要把感情都投入到藝術裏面去,一句話,就是要忘我。”這就是一位90歲老藝術家的心聲。

吳冠中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説:“近年來,我對作品的精神、思想的感染力更重視了,這似乎是年齡大了以後的自然規律,人會更多地追求思想的力量。我到晚年越來越強調魯迅,是因為我成長的那個時代是魯迅的時代,非常激進的,我認識中華民族就是因有魯迅,中華民族是什麼樣的民族,是魯迅告訴我的。我們現在仍需要魯迅精神,永遠需要。魯迅告訴我們要講真話,要看到自己民族的優點,也要看到本民族的缺點。看到缺點,就要克服缺點,就要去創新,一個不懂得創新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捐贈作品奉獻人民實現教育理想

活著時便對社會給予最大的捐贈,從20世紀到今天,這樣的畫家只有兩位:一是徐悲鴻,另一位便是吳冠中。在抗戰烽火中,從南洋到祖國大地,一匹良馬不過賣幾十塊銀元,而徐悲鴻的“一匹馬”能賣到300大洋,他不斷地為國家民族的抗戰事業義賣作品支援前線,據不完全統計,徐悲鴻直接義賣捐出去的錢款高達數千萬銀元,折合今天的人民幣達數億元之巨。今天,吳冠中的作品在國內外市場頻頻拍出數百萬美元、上千萬人民幣的高價,但這位28年居住在幾十平方米小屋裏的老人,卻向社會捐贈了數百幅價值連城的名作。這28年,吳冠中把全部精力給了藝術創作,他縱情于藝術創作的海洋之中,其創作熱情令人震驚。

在創作之餘,吳冠中更是寫下了上百萬字的藝術散文,抒寫自己的創作感想,表達對藝術、對時代的憂思。

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繪畫形式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90年代的“風箏不斷線”、“油畫民族化”、“美盲比文盲多”,到21世紀提出的“筆墨等於零”、“破除中國畫的圍墻”等等,吳冠中的觀點緊扣時代,匡正時弊。

改革開放之初,他針對一味強調政治主題決定論而長期忽略藝術形式的狀況,提出了“形式美”的問題。著名藝術家葉淺予在回憶錄中説,形式美的問題是自己想寫文章提而當時還不敢寫的。

“風箏不斷線”是針對當時社會上一些人在國門乍開之初鼓吹全盤西化、否定民族和實際生活作為藝術源泉的偏見而寫的。

針對一些畫家一味強調形式,特別是片面強調古人的筆墨程式,去抄襲、因循,而完全無視當代人的情感和火熱的生活,並自居為傳統文化的代表、宗師,以此來打擊對藝術的創新和對活生生的當代生活的提煉,吳冠中大聲疾呼,藝術情感的真誠才是藝術的本質,虛假的、抄襲別人的、離開了具體畫面的筆墨等於零。

針對當前社會上“大師”滿天飛,“國字號”遍地跑的陋習,吳冠中提出“破除中國畫的圍墻”之主張。“國畫”這個名稱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被周恩來總理批評過,他當時説:“記得幾年前,我們在慶祝齊白石先生的生日宴上,我就説過‘國畫’的説法有些不合適,好像‘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好像別的畫就不是國畫。我是很愛好國畫的,但我對國畫這説法感到它有獨霸思想,我是不贊成的。”

在藝術上求新,在思想上求真,這就是吳冠中。他説:“人到晚年不講真話,將來一輩子遺憾,永遠遺憾。歷史上講了假話的人,一輩子遺憾,到晚年再不講真話,就沒有改正餘地了。”

個人的坎坷與自我價值的實現,繫於祖國的命運;“探索”割不斷民族的傳統;“叛逆”是生存的掙扎,傳統的發揚。“吃的是草,擠的是奶”——草是長在祖國土地上的草,奶也是屬於民族和人民,這就是吳冠中的藝術和教育理想。

他的歲月

吳冠中,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委員。

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從無錫師範初中部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936年轉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1942年,從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任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助教。

1946年,考取國民政府公費留學美術第一名。

1947年赴法國留學。

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

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藝術學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1970年,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

1973年,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作。

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

1979年,當選中國美協常務理事。

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

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勳位”。

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中國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的中國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20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作的《小鳥天堂》。

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併為其頒發“巴黎市金勳章”。

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

1999年,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

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吳冠中教授“榮譽文學博士”銜。

2007年8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全集》。

   上一頁   1   2   3   4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吳冠中:沒有與朱德群相遇,我也許遠離藝術天堂
· 獨立風骨─吳冠中捐贈展
· 總有一種力量推動我向前——吳冠中先生2010新春訪談
· 畫裏有“話”
——吳冠中捐贈作品展觀感
· 吳冠中:年青藝術家沒有殉道精神,就改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