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目送那些2009年遠去的文化背影(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8 14:08:36 | 文章來源: 新華日報

2009年,或許是天堂裏最有文化的一年。這一年裏,文化界有一批大師級、泰斗級人物相繼與我們告別。因為他們的離去,2009年有這樣一個關鍵詞:告別。

目送這些遠去的文化背影,不僅是為了惋惜和緬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泰斗的高度,是一種感召,激勵後人奮力前行。文化的發展,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傳。目送背影,更是為了審視當下的文化生態。大師已逝,但他們留下的一個個文化標桿,期待著後來者的傳承。在這樣一個文化浮躁的年代,目送大師遠去的背影,心中涌起深深的懷念,追憶他們的作品和人格,能讓我們未來的腳步邁得更加堅實——

    季羨林

生命定格:7月11日98歲

文化貢獻:精通12國語言,對印度古代語言研究有開拓性貢獻;是國內為數很少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為吐火羅語的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歷經10年譯畢印度古代史詩《羅摩衍那》,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

經典語錄: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要説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21世紀,將是中國文化復興的世紀,這就是我最後的信念。

記者解讀:季老一生不重浮華,堅守平靜,在給予他所有名號中,他最看重的是教師。正因如此,他才堅辭“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和“國寶”的稱號,並説“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對待榮譽,如此淡然,大師之風,令人仰止。當年替一個大學新生看行李的老頭,就是時任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或許,季羨林老人並沒有走,他還在某個地方,為他的學生們靜靜地看著行李。

    任繼愈

生命定格:7月11日93歲

文化貢獻:他認為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他在佛教研究方面的成就被毛澤東同志譽為“鳳毛麟角”。他提出的“儒教是教説”,從根本改變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性質的看法。他還領導了中國最大規模的傳統文化資料整理工作。

經典語錄:培養人才不像蒸饅頭一樣,特別是拔尖人才的培養。

年輕人要有一點理想,甚至有一點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現實了,一個青年太現實了,沒有出息。

記者解讀:很多人將任繼愈稱作國寶級人物,這種讚美不僅因為他的哲學修為,更因為他如同自己所要求的那樣,是一個大寫的人。任繼愈先生把總結中國古代精神遺産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

任先生提倡沉潛篤實的學風,主張在學術上有幾分證據説幾分話,有幾分把握説幾分話,他的學術品格,應該對現在喧囂浮躁的學術界有所啟示。

    楊憲益

生命定格:11月23日95歲

文化貢獻:楊憲益與英國夫人戴乃迭一起致力於中國翻譯事業,翻譯作品遍及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等各個門類,共計近千萬字,被譽為“翻譯了整個中國的人”。

經典語錄:什麼東西都可以翻譯。《離騷》也不例外。

沒有被多災的生活磨難搞成精神崩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是光明的。

記者解讀:他,讓西方人讀懂了《紅樓夢》;他將中國古典文學之美傳向世界;他有中國式的機智和英國式幽默,在他去世後,人們憑吊他時評價為“是真名士自風流”。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事業上,楊憲益與英國妻子戴乃迭都密不可分,這對伉儷合譯的中英文名著不下百種,堪稱中外翻譯史的典範。在58年的婚姻生涯中,二人雖歷經磨難,卻始終心心相印,1999年妻子去世後,楊憲益也停止了翻譯工作。如今,兩位老人在天堂重逢,留在人間的,是雋永的作品,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傳奇。

   唐德剛

生命定格:10月26日 89歲

文化貢獻:被稱為中國近代口述史學的開創者。李敖曾讚譽:“唐德剛是現代中國最活潑最優秀的歷史學家。”

經典語錄:褒貶古人,月旦前賢,雖每以輕鬆語調出之,然十思而後言,語輕而義重,亦未敢妄下雌黃也。

記者解讀:在唐德剛的筆下,歷史有了熱血的溫度,他是一個“歷史説書人”。傳統的史家,價值中立,客觀述事,用的是不帶任何感情的目光,和像手術刀解剖般的書寫方式,而唐德剛才氣極高,幾百年的歷史在他手上大開大闔,縱橫捭闔,而且文采斐然,嬉笑怒罵,令讀者痛快淋漓至不能自拔。

1   2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