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蔡萌談第二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6 13:37:14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著名攝影策展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蔡萌

記者:第二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今天下午終於揭曉了,最終是兩位80後攝影家張曉和張立潔拿到了這個獎項,你對這個結果感到意外嗎?

蔡萌:應該説不意外吧,今天也是跟著評選,做了一天的志願者,算是親歷者,整個情況,評審的過程什麼的比較了解,包括在評選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爭議。實際上最後的獲獎,張立潔應該是高票獲獎,所有的評委一致投了她的票,沒有什麼特別有爭議的,張立潔對“SARS”之後的後遺症患者現狀的這一種人文關懷式的影像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後來影響到白岩松他們做關於非典患者現狀的紀錄片,所以還是有一點社會意義的。

另外,對張曉的獲獎,大家的爭議比較大,因為有的評委對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覺得確實他的影像語言著從傳統攝影來看是一種新的變體,而且最近這幾年,做這種影像實驗的人比較多,從彩色的控制上,有一點像去年洛丹做的影像的那種感覺,總的來講他的影像有一點流行的味道。作為一個比較熱的攝影語言實驗現象,從這次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評審結果來看,也是有一個反映的,也算是對當下紀實攝影變體的現實做了一個回應。

記者:評獎的結果有沒有讓你感到遺憾的地方?

蔡萌:有,比如説朱強和嚴明。嚴明的影像可能更像洛丹一些,但是朱強沒有獲獎,也確實不能不説是一個遺憾,畢竟這種傳統意義上的紀實影像還有大量的人在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評出來以後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導向性的,從一方面説張立潔和張曉這兩個80後攝影家獲獎,他們這種新的影像風格代表著未來的一個趨勢或者是一個當下的現象。但是更大意義上説它會對傳統的紀實攝影的語言造成一種顛覆。我認為還是有一點點遺憾,因為那麼多人那麼堅持,用那種方式去拍傳統意義上的紀實攝影,而且朱強又不完全是一個老套的,還有一定語言上的突破或者是個人影像風格的形成。所以這一塊,他沒獲獎,我認為是一個遺憾。

所以我後來建議説,能不能以後增加一個評委會主席特別獎,這樣可能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評選是一種補充。因為我覺得紀實攝影這幾年處於變動當中,它的變化是非常多元的,既有傳統意義上的紀實,也有個人影像表達的新的變體,它是非常多元的一個面貌。所以只有兩個名額,可能很難照顧到多元化的面貌。在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多一個獎,多一個評委會主席獎,就會多一個維度,對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未來會更好。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藝術中國專訪第五屆連州山水民俗攝影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劉曉明
·  藝術中國專訪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藝術總監段煜婷
·  藝術中國專訪第五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總策展人陳衛星
·  景觀攝影使攝影家的工作狀態回歸——專訪“景觀•靜觀”當代攝影展策展人蔡萌
· 立場——中國紀錄片和紀實攝影的抽樣調查報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