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拋開“最”字如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05 17:54:1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唐永明

讀了上期《美術報》刊登的“陳履生觀點” 《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文章,頗有感觸,覺得應該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裏面有個“最”字,可能是引起美術界真正有學術有市場價值人眾反感的原因。“最”就是到頂的意思,連他們自己都羞于稱“最”不敢稱“最”,眼下卻堂而皇之地一下子冒出這麼多“當代之最”,確實令人不虞。都説文體一家,但在文藝界,雖然有權威的**金獎**一等獎,但誰從此就敢稱“最”? 誰從此就能稱“最”?誰從此稱了“最”之後令人心服口服?而體育就不同了,今時今日,陸上百米博爾特就是跑得最快,水中百米菲爾普斯就是遊得最快,誰敢不服?其實這些活動的組織者也是應了文藝界沒有“最”的事實,沒有“最”言下之意是誰都能“最”,所以這些活動最終也都沒以個人而是以群體形式的“最”出爐,法不責眾嘛,讓你有心問難都找不著人。

真正優秀的藝術品需經過時間的過濾才積澱而成。相信古代的朱耷、懷素們在宣紙上落筆時並未以大師自居,也不會考慮一筆下去值多少錢。當代有不少人迫不及待地自稱或被稱為大家,這和現今社會經濟發展的環境是相吻合的,成了大家就意味著在市場價值上更上層樓。於是總有人迫不及待地總結學術含量,闡明市場潛力。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無可厚非。因為現在真正在為國家利益創作的畫家和舉辦的活動真的是鳳毛麟角。藝術在為人民服務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最大的價值利益可能是最體面的解釋。“商業”用不著臉紅。

問題是這樣的“商業”似乎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權益,原本享受著真學術帶來真價值的名家、大家得到了挑戰,原本最適合主辦這類評選活動的權威機構的威信受到了挑戰,即有人要分享他們好不容易形成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矛盾就出現了,當然就會有質疑這些人是否真的最具學術影響,最具市場潛力的聲音出現。

我們知道直升飛機是參照某些昆蟲的飛行原理而發明的,昆蟲在飛看似簡單無聊,其實就有一定的學術含量,只是需要別人來研究和總結。所以即便是普通的畫家,其筆墨語言、形式總結起來多多少少總有可稱道之處,亦可稱之為學術的體現。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即使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辦畫展,只要他有本事請到某些著名的評論家、理論家現身研討會,總能借這些專家金口為其總結出許多學術含金量。更何況那些通過評選出來的“之最”顯然並非無名之輩。所以學術並非高高在上。

現在的美術界,學術和市場價值肯定有關聯,從好的一面説,學術和價值成正比,當然也有不成比例的,就如某些名家、大家的作品價格已是天文數字,儼然形成一種暴利,這其中有多少是通過學術體現的,多少是通過商業行為體現的,誰也説不清楚。既然市場允許有這樣的狀況存在,那麼那些希望向名家看齊的人,通過一些形式和媒體渠道推薦一下自己有學術有市場有潛力也會得到市場的默許。

但錯就錯在他們在最不該稱“最”、最無法稱“最”的領域裏稱了“最”。

如果拋開這個“最”字,“當代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這個標題,相信沒多少人會反感。誰也不能説這些人毫無學術價值和市場潛力可言,誰也説不準這些人裏面是否以後真能冒出些名家、大家。這是這些活動組織者應該反思的地方。

而作為藝術媒體,在報道主流消息提供各種資訊的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是為大眾服務。新時期的媒體其功能也在與時俱進,那些最草根的平民也能通過“超女”“快男”之類的媒體平臺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想必沒人會去指責其中媒體扮演的角色。媒體當然要將主流、學術和權威擺在首位,但同時也要居下游而納百川,容得下各種聲音存在。更何況在真的名家、大家形成的過程中,其自身的努力和媒體的宣傳缺一不可。所以類似的活動在沒有錯誤的政治取向,不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前提下,在媒體上給他們一個展示平臺也是公道的。

並非所有電視廣告上説最美最強最有營養最值得擁有的東西,我們都會去買來一試,同樣,無論你説得有多少學術多少市場潛力,並不見得這些人的作品在收藏界就洛陽紙貴。關鍵還是要用作品的實力説話。應該相信大眾對事物價值的梳理判斷能力。類似的評選活動是方興未艾愈演愈烈還是日漸式微而銷聲匿跡,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媚雅與媚俗
· 錢幣與書法
· 漢字“整形”,書法家咋看?
· 畫畫與畫“錢”
——話説市場的興起與創作的式微
· 中外動畫,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