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評價標準問題提出和引起熱議,是基於當前的美術標準存在一個多樣化的現實問題,而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第一,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藝術創作的多樣化特徵越來越明顯,它在藝術創作、美術教學、美術傳播等各個方面,都産生了很多的問題,但我覺得其中最重要的問題,還是“關於藝術評價標準”的問題。標準,具有綱領性、指導性、原則性的特徵。它必須是在實踐中檢驗,總結得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立的。在新的藝術形式、藝術觀念之前,原有的藝術標準常常是“失效”的,比如新媒體藝術,就難以用傳統書畫的“筆墨”、“骨法”等具體標準來對待,需要新的標準。但標準又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成立的,要經過相當的時間來檢驗,並且,既然是中國的新媒體藝術,西方的標準又不能完全適用。西方的標準有的帶有殖民化的色彩,這種情況值得重視和思考。比如説,國內當代藝術領域中的一些藝術家,有的是西方資本炒作起來的,在一些領域,尤其是在當代青年藝術的眼光裏,他們的影響甚至大於我們國內所認為的好的藝術家,社會地位和市場價值也是如此。因此,目前的商業價值標準對藝術評價標準造成了一種衝擊、擾亂。在一部分觀眾看來,誰的價格高,就是好的,但藝術史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們:有時候價格與價值並不等同,甚至是背離的關係。
商業的標準之外,還有一個是“通吃”的標準,這種大而化之的“標準”,實際上卻造成了沒有標準。就像我們有時候對一個人的判斷那樣,如果所有人都説某一個是“好人”,好人也覺得好,壞人也覺得好,這樣的人往往是一個“和事佬”,沒有原則性,因為沒有了標準,所以這肯定是反倒有問題了。在這樣的評審標準之下,造成的結果可能是:真正好的作品沒有獲獎,一張平庸的作品卻能夠獲獎。實際上,一個好的藝術作品,往往有自己的明確主張、風格,有人説它好,有人説它不好,是需要在爭議之中取得共識的。
構建國家藝術評價標準的問題,深層次講,是跟國家的文化建設,跟國家文化軟勢力的構建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也正是倡導國家主流文化的問題。全國美展是我們國家主流文化的組成部分,跟我們國家的主流文化建設密切相關。它可以像其他展覽一樣給人帶來名義、利益上的好處,但是它給人帶來的影響可能遠遠大於其他展覽。作為一個國家,必須首要強調主流文化,但是在這個框架之下,同時注意不能平行、單一發展,要發展主流統領下的多元化,即在倡導主流文化、藝術主旋律的同時,講究多樣化。
我們可以看到以前在全國美展中獲獎的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個是世俗的驅動力。但是展覽的目的不是為了這些,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全國美展,還是站在打造中國文化軟勢力的角度來思考的。全國美展確實有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標準的問題,它更多是跟現實主義、主旋律有關係。在這樣的一個框架裏面,執行也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比如,因為標準是動態的,是發展的,如何做到標準緊隨時代?其次,標準是有高低之分的,中國的古人講到藝術標準也分層次,“神、妙、逸、能”也好,第一品、第二品等等也好,都是評價標準,現在的藝術品也有高、中、下之分的問題。再次,執行當中的問題,也就是標準實施過程的規則問題,或者説是標準實施的規範性問題,是否做到了公平、公開、公正?全國美展中出現的引人注意和不滿的問題,往往出在這裡。比如説評委問題,就是實施的規範性的問題。評委結構不一樣,即使有著公平的心態,一個國畫家去評判藝術設計作品,也難免標準實行方向有偏向。更進一步的,還有道德問題、小圈子的問題。美術界許多人呼籲的問題——“三公”,即公平、公開、公正,操作起來有很大的難度,應該在這個方面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在評委這個層次上,其實大的藝術標準是沒有問題的,最需要注意的是執行過程之中的科學、規範問題。當代藝術評選活動中出現不如人意的一些例子錶明,許多是因為評審規範與手段是否科學的問題,而影響到了標準的嚴格執行。國家的主流文化意識的標準是被明確強調的,但有時候事實上得不到科學、嚴正地執行。還有裏面操作程式的問題,比如説層層評選的結構,包括評委是怎樣産生的?是推舉還是指派?評選過程如何監督?是否做到了有效監督?這些都是操作程式的問題。
以上談到的這些問題,不一定跟具體的藝術標準有很大關係,但是操作程式上的是否科學、規範,影響了標準的實現,這是目前全國美展最大的問題。目前對全國美展討論最多的問題,也是這個問題,其實是標準擺在那裏,需要我們尋求更科學、有效的機制來執行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