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王老師您好,請您簡要地談下您的創作背景及歷程。
王:最初的水下系列作品的創作來源應該和童年的經歷和記憶有關。童年生活在穿過城郊的一條大河邊,夏日經常漲大水常有人溺水。父親最初很單純的想法覺得我應該去學游泳,能在這種自然災害前能自我保護,後來幾歲時被送到體校學習游泳。那時學游泳,整個夏天基本上是泡在水裏的,享受著被太陽灼燙的水帶來的那種溫柔的快感…漂浮、熱情、晃動著的水底光斑讓我著迷以至於記憶中印象深…也許後來最初的水下系列的作品來源於這個童年的記憶。大學時期獲得了一個亞太地區的青年藝術家的獎,雖然這種學生時代的獎可能不是很重要,但對當時的我堅持繪畫起了很大的鼓勵,也是形成水中系列的一個開始。現在的創作題材有一些變化,因為多數時間生活在都市,有時常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陌生城市,在感受著都市的不同時,也在感受著都市人的不同狀態,創作的意圖描述矛盾與對立的都市人群試探性的緊張關係;當身體在追求都市的慾望時,在獲得的過程中的無奈與焦躁;畫面的甜的另一面;異樣的緊張感;精神的游離狀態。其實創作的過程就是尋找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去思考自己的作品的狀態。這個思量的過程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裏一直存在,這種尋找現在也沒有結束,將一直進行下去。
庫:在創作選材方面,從雕塑、裝置到觀念攝影等均有所嘗試,當時是出於偶然的一種嘗試抑或是有所考慮在裏面?
王:這些是早期一些的作品。自己去嘗試了運用更多的媒材或形式去表現自己的想法,我是想接觸和嘗試自己未用過的一些方式,但最後的喜好還是回歸到繪畫本身。現在更多的時候主要還是集中在架上繪畫的形式,可能也和我從小到大更多的接觸的是繪畫,可能有一種繪畫的情結在裏面,也可能是選擇了自己相對擅長和熟悉的形式。
庫:在創作題材選取上,青春少女形象作為特定的一個符號反覆在畫面中出現,在今天的社會語境中以女人作為創作題材,而且還是都市女性,對此,您是怎樣考慮的?
王:如果社會、文化、歷史拼成一個大餐桌,那麼上面就是琳瑯滿目的各種食物,有你喜歡的口味的事物,也會有你不是很喜歡或者吃了不消化的。藝術家的選擇也是如此,畫面上女性形象的選擇是一種載體選擇,但對我本身創作來講,我出發點更多的意圖不是性別為主,不是去強調性別差異,主要表達的不是唯一地針對性別來探討的問題,這個載體可能是偏好性的選擇,有時是很自然和個人的選擇。
庫:在藝術史上女人大多處在被觀察或窺視的位置,在您的畫面上基本上著眼于都市女性形象,這樣的都市女性形象有沒有可能也處於被觀察或窺視的位置呢,抑或是表達某種現實生活中的情形?
王:現代社會人們的窺視心理或者説是好奇心、獵奇感是氾濫的。媒體、網際網路、報紙、雜誌等等,很多的時間和內容都在挖掘和滿足著人們的這種心態和需求,也許是大多數人都生活在鋼筋水泥的籠子裏,看看籠外的世界是打發時間和做做白日夢的最好方式。都市人的生活狀態也許在很多的時候我們能看到的是常態的,但在這種或許壓抑的常態的背後又有著多少的悸動的心,內心的慾望,失去節制的窺探心理等等?其實不止于都市女性,而很多都市人的生活狀態其實正是如此。
庫:曾經有評論家説到,您畫面上的女性形象與西方的有明顯不同,您是怎樣理解的?
王:站在不同的民族和社會裏面,這種感覺是明顯的。我本身並未特意去強化和區分,但我是一個中國人,所作的作品裏面肯定有自己民族的特徵,就算是描繪一個西方形象。包括畫面的感覺,人物的形態和傳達的精神狀態可能都有與西方不同的吧,但東西方一直在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認為一切選擇都會是溯根求源的歷史篩選,也是來源於你自己的,“你是誰”是個問題,但作為藝術家來説是自然的不必刻意。
庫:水亦是反覆躍然于畫面之上,成為您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背景符號,中國有句老話説:女人是水做的.這一符號在您的創作理念上和核心主體是否有一種襯托的作用?
王:以前的水下系列的作品是一直在採用這個符號,也是主要符號,我想引用水的特性來進行象徵性隱喻,浸泡在四週環繞的水中,水的浮托讓你覺得失去地心引力的自由,但同時也會讓你的呼吸覺得窒息,是兩面性的,和生活在現實中的人的感受是一樣的。你的問題裏這句話也是王林老師以前提出並建議我去思考的,那年我請王老師來我當時那狹窄的難以落腳的畫室來看我的作品,當時儘管作品很多的不成熟,但他還是很仔細地看完然後給我一些很中肯的建議。這些建議對我將來的作品帶來了很多的影響,也對我們這些年輕藝術家帶來了很多的鼓勵。
庫:這些不同空間,在您的創作體系中有什麼寓言嗎?尤其是你畫中出現了路標等符號,有何特定的指向嗎?
王:這些不同空間大多是一些現實的空間,但與現實的狀態又有些游離和異樣。生活在繁華的都市,總是喧囂而繁雜,路標總是變了又變,地圖總是改了又改,天空的面積越來越小,一切進行得那麼的有序而沒有任何理由停頓。忙碌的日子,日復一日,有時乏味得就像沒有盡頭的肥皂劇……現代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忙碌的人們的空間需要有什麼寓言嗎?可能只能桎梏在現實中,而作品中的狀態也許可以讓你去游離,這些現實中的符號也讓你去思索如何通往超越現實的不同方向。
庫:美國評論人博比?艾倫評價您是一個象徵主義畫家,您怎麼理解?在畫面中又是通過哪些方面來表現的?
王:我是在美國的一次個展開始後幾天在洛杉磯的報紙上藝術專欄看到他發表的評論,以前素未謀面也不認識,誰也不知道他也來看了展覽。雖然沒有面對面交流,但我也認同他的有些觀點,和我的創作想法出發點是相交的。在畫面中有些元素有一些象徵性的比喻,比如前面談到的水、路標、都市等。但作品的創作還在繼續,作品一直在變化,是什麼主義還需要觀者去評判,不過這界定不是很重要。
庫:在畫面空間的處理上,畫面所呈現的空間關係和我們現實生活中布景以及傳統作畫是不一樣的,有什麼特殊的考慮嗎?
王:有時是畫面的需要,是自己説不清的場景,有時是夢境,沒有刻意要具體是什麼地方,有時是現實一點的有時走得遠一些。
庫:物質、女人、慾望這些詞彙均和您的繪畫可以聯繫起來,您是以怎樣的感情理解的?也就是説,您認同您的繪畫表達了某種情感,對都市繁華以及對物質的慾望嗎?
王:對,這些詞彙在這些作品內可以聯繫起來。生活在由鋼筋水泥築成的城市森林裏,都市人匆忙的腳步下,帶著夢想,也攜帶著慾望,是慾望引領了夢想還是夢想衍生著慾望?現代人對愛情、金錢、權力、性、道德、婚姻、誠信,家庭等問題有多少的困惑和思考呢?是在匆匆的腳步中順其自然趕上步伐,順應這多變的飛速發展的都市社會;還是在大多數現代人慘澹蒼白的精神世界裏,適時給自己熬一盅心靈的雞湯?這些問題可能每個人都有答案,但也許大多數都是模糊的。
人們的物質的、精神的慾望是和社會一併存在的,體現在很多的方面。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欲求和選擇也是文化和時代價值的變化和體現,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一切都會是溯根求源的歷史篩選,當然在當代社會的消費文化的流行下,世界也在東西交融,文化被漸漸國際化。文化的差異在不遠的將來也會漸漸縮小或消失。我們是該高興還是擔憂?擔憂文化無差別還是擔憂它將來的純粹性和正統性?也許我們過於擔憂了文化發展的能力和將來,千百年以來文化差別一直還存在,但也更多了交融。繼承和創造是並存的,我們在享受歷史留下的物質文化的同時,人們又不斷的去創造和追求新的事物,這就象一個巨大的車輪,正在滾滾向前進著。
庫:創作題材以及表現手法有新的嘗試嗎?
王:一直在嘗試,藝術家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和表現方式。一切又在變化發展中的,擅長的方式之外不排除有新的題材和表現手法。
庫:目前藝術市場的蕭條對您有影響嗎?您如何看待這次藝術市場的低迷對藝術行業的衝擊?
王:這個影響可能有,但暫還未體會到,其實今年反而覺得更忙碌。現在都在談論這個話題,其實藝術家需要的是沉下心來去堅持自己的創作,別太受外在的影響。市場的情況當然會受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但我覺得從藝術家的角度還是需要靜下心來創作,至於現在市場的變化的事情,其實也未必就是件壞事,有些問題的出現正好使人反思,重新思考一下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其餘具體的問題還是由其他人來探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