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蔡國強:中國的現代藝術剛開始,而我比較幸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22 16:38:36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傾聽——蔡國強如是説

蔡國強坐在我對面,也笑了。

他瘦高,狹長的臉型更增加了他的高度,一對隨和的瞇眼輕鬆愉悅地望著我,友善,親切。我喜歡他的處世姿態,本色待人,一點兒也不端著,是幾斤幾兩就出示幾斤幾兩,不吹大泡泡也不自我萎縮。一時,我覺得和他早就很熟稔了似的,所以也很放鬆地對他説:“我以前不喜歡先鋒藝術,原因是我覺得很多年輕藝術家不是出於藝術本心,而帶著表演的成分,他們的藝術是虛假的,做作,説服不了我。但這回看了你的作品,改變了我的一些觀念。”

他溫和地一笑:“中國的現代藝術剛開始。我也是試著從個人做起,而我比較幸運。”

蔡國強1957年出生於福建泉州。父親是一家書店的經理,喜歡書畫、古籍。在父親的熏陶下,蔡小學時就讀了大量古書,受影響最大的是《史記》;初中時又趕上“文革”後期出版的那批內部“白皮書”,基本是外國現代派小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推銷員之死》、《等待戈多》等等。“那時我就理解到了兩點:一是知道了人類的痛苦啊、希望啊等等是共同性的東西,都是有血有肉的,外國人和我們中國人一樣;二是對一件事物的描述,可以有多種表現方法,比如除了我們熟悉的傳統的現實主義,還可以有別的……”

我覺得這一席話對我的採訪很重要——文學功底和文化功底,對一個藝術家來説,可以視為試金石。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有些年輕“先鋒”並不先鋒?無他,就在於他們沒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創造不出優秀作品,又想暴得名利,就“劍走偏鋒”,企圖弄出一些個驚世駭俗的“先鋒藝術”以迅速抵達。

另外,理論素養也很重要。蔡國強是經過高考,1981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的,經過4年專業訓練,又苦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受益匪淺的,還有上戲老師的“另類”教學,學生們經常被訓練把一段音樂或一首詩歌轉換成空間形式表達出來,這給蔡打開了抽象、邏輯、形式、方法、多邊和逆向思維等的天堂之門。後來,他用故鄉的鞭炮(火藥)打底,糅合進西方現代派的某些前衛元素,經緯相交,蹚出了他的火藥爆破藝術之路。再後來,他又留學日本,比較參照,他山攻玉,陸續做出了焰火藝術、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尋找地球和外星球對話的藝術,以及許多看似無藝術、無法命名和無法歸類的藝術等等。2001年,蔡國強為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策劃了多媒體大型景觀焰火藝術晚會,首創中國政府把官方外交活動與當代藝術相結合的範例。

他的每件作品都實踐著他的藝術理念:“藝術就是要解放自己,自由自在地創造,從而影響世界。”“藝術家的才氣在於他的誠實、誠懇,做自己能做的事,不依從別人的方法循規蹈矩。”同時,“藝術要讓人民理解,用樸實的方法引起他們的共鳴。”

過去我們往往以為,先鋒藝術家們是只關注藝術形式本身,而不大關注社會政治經濟人文思想等“經國大業”的一群。蔡國強不,他認為藝術家的標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面對所生活的環境和社會背景,應保持一種真誠的開放和自由的心態。作品應該與當代的問題有互動性。”吳紅虹説蔡“最喜歡政治,每天要看報,有時坐在那裏一看就一兩個小時。對國際關係,對國內的新聞大事,都很看重。”

當然,蔡國強又非常強調“作品的形式語言應對藝術史和美術本體有所貢獻。假如這些問題沒有很好的藝術形式的表現,就只是一個泛社會問題,不會成為藝術問題。”他説,“我們不要總以為自己的文化很不國際、很不現代,而非要去找一個國際性的話題。所謂的國際性是什麼?其藝術形式有嗎?任何文化的國家化都建立在對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上,而追求藝術的現代性,達到語言的共用,才能確立國際對話的位置。”

重新上路——好運

像他隨意的為人一樣,蔡國強始終保持著藝術上的低調。每當他做成一件使人震驚不已的作品,批評家們挖空心思地進行哲學和文化的深度解讀時,他自己總是輕描淡寫地説:“我做這些是因為好玩。做這些事不容易被別人當作藝術,越不容易成為藝術的東西,我越想去做。”

這是小男孩的赤子之心?還是避免木秀于林?抑或是藝術之路難於上青天,説話做事必須留有充分的餘地?

我知道,文學和藝術有一個規律是相同的,即開始進入很容易,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後面一定會經歷“人生得意須盡歡”——“隨手拈來皆文章”——“枯坐焦對庭前雨”——“無限風光在險峰”幾個階段,越往後面路越難走。故在蔡國強現在的高度上,他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轉身問題。

當我跟蔡國強談起創新問題時,大出意料的是,蔡依然很散淡地説:“要自然而然,不要操之過急。”

他看到我一點兒也不掩飾的驚愕表情,微笑了,補充説:“中國文化給我的一個大影響是態度,是‘無法是法’。起初我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感受人生的變化同時也誠實地接受創作上的變化,努力把握這變化的魅力,現在我依然保持這態度。藝術不在於哪種最好,而在於恰到好處,不要故意做。你在發展,中國文化也在發展,世界也一直在發展變化。”

我問他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展覽的題目:“《我想要相信》,有點猶抱琵琶,欲言又止。是相信呢還是不相信?你想要相信什麼呢?”

他還是沒有豪言壯語,只是説:“還沒有相信。同時,這也是一個雙關語:一、整理自己作品的思想。對看不見的世界的興趣,對宇宙、超自然能力的好奇,對人類未來的想像,我相信有好的存在,但現在還沒有;二、開了一個窗口,留下一個空間,讓觀眾自己消化這個問題。總之,這個題目很適合我的展覽。藝術不光是呼籲,還要告訴後人這個時代是人們的搖擺、求索。”

就這一席話,預示著蔡國強還能走很遠。

在本文完稿時,從比爾堡傳來好消息:《蔡國強:我想要相信》開展首月,就打破了該館3年來的參觀人數紀錄。讓我們為他祝福——好運!

本報記者 韓小蕙

 

   上一頁   1   2   3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蔡國強:西班牙“玩火”
· 蔡國強個展《我想要相信》在西班牙舉行
· 蔡國強:為西班牙帶去“收租院”
· 西班牙美術館倫敦推介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個展
· 爆破藝術家蔡國強轉戰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