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陳丹青:理解媒體的困境 懷疑他們的真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1 18:32:42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繼《退步集》和《退步集續編》之後,著名作家、畫家陳丹青先生最近出版了新書《荒廢集》,我們還記得《退步集續編》中陳丹青提到之所以一退再退的原因,是要“退到歷史深處,借一雙眼,以更深刻照看今日種種文化現狀”,而這本新書《荒廢集》卻坦言荒廢,其中的原因與他這幾年跟媒體打交道大有關係,不過,在陳丹青“退步”和“荒廢”的背後,對國內媒體的觀察卻日漸“進步”和“精熟”。對陳丹青的這次訪談就主要涉及媒體與文化傳播以及歷史記憶、教育等問題。

媒體逼我逃離

  讀書報:陳老師您好,就請您先談您這些年接觸國內媒體的感受吧。

  陳丹青:你剛才提到我,把“作家”放到“畫家”前面,很難為情,但我現在跟公眾的交流的確就是我寫的書。我應該感謝媒體,回國後辭職的事曝光,我忽然發現中國有媒體了,它會把我在學校的個人意見讓外界知道,我一個人叫喊時,完全沒想到。

  《退步集》出版四年了,這期間媒體來找我的越來越多。《退步集續編》和《荒廢集》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媒體找我才會寫,話題很雜。總之,我的寫作姻緣就是和媒體的姻緣,但問題就出在這兒。

  我從認同媒體到今天對媒體越來越沮喪:我看到中國媒體在目前言論空間的尷尬。大家其實清楚:媒體最大的尷尬,就是它一方面似乎市場化了,需要大量內容填滿它,競爭市場。另一方面,它表達的空間很有限。這種矛盾越來越尖銳。

  讀書報:您寫的文章、訪談一般都刊發在平媒的文化版或副刊版上,而這在整個平媒都是非常邊緣的,所謂文化多與娛樂捆綁在一起。不做點標題黨的功夫,文化方面的內容基本沒人看,在量化(轉載率、瀏覽量、打分制)的前提下,不做噱頭直接影響編輯記者收入。

  陳丹青:我非常體諒他們的生存困境。我説話比較坦率,記者樂意來找我,於是有兩種情況出現:一是發現這傢夥可以惡搞他。怎麼惡搞?凡是一群媒體記者坐在下面,比如説發佈會,或者到某省去簽售,底下坐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媒體,我聊大約一個鐘頭,第二天見報,你會發現重要的話他不能登,不敢登,卻挑一句次要的話,掐頭去尾,斷章取義,轉換嫁接作成標題,製造聳動效果,照媒體的説法,就是“吸引眼球”。

  我想任何一個受訪者都不會喜歡這種情況。你因此成了一個花臉,一個滑稽的、胡言亂語的角色。

  去年我跟王家衛交談都市電影種種問題,其中夾雜一些俏皮話,比如説王家衛“看上去像個流氓”。第二天,所有媒體不約而同把這句話作標題,其他意思幾乎不選。這種辦法有效地使我和王家衛一場關於都市電影的談話,變成了“陳丹青説王家衛是流氓”。

  諸如此類。這幾年幾乎每次跟媒體見面都是這個情況,像約好了似的,十幾家媒體一致挑出一句,製造聳動。要是在文革,這是可以致你于死命的,而且你根本沒有分辯的餘地。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陳丹青訪談
· 畫家陳丹青
· 陳丹青出走清華
· 陳丹青:我在模倣、拷貝中創作藝術
· 陳丹青:要畫什麼,我也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