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馮遠:把清華的“辦法”和北大的“想法”結合起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29 12:16:51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肖敏

  ——清華美院名譽院長馮遠談高等美術教育

    馮遠關於大學的理念,是從中國高教的高峰説起的:曾經在清華擔任過校黨委委員、北大擔任過黨委書記的任彥申這樣描述清華和北大:“……和北大的思想解放、思維活躍、務虛能力強、喜歡坐而論道相比,清華是一篇論文;清華是工程師的搖籃;清華的哲學是:重要的是建設一個新世界;清華嚴謹務實,內聚力大;清華中團隊精神,紀律嚴明,處世平和;清華學生整齊劃一,成功率高。雖然想法不如北大多,但辦法比北大多,想得到也能辦得成。如果能把清華的‘辦法’和北大的‘想法’結合起來,勢必如虎添翼。”

  立足國情培養合格勞動者

  美術家常常給人一種浪漫與眾不同的感覺,那麼對培養美術家的高等美術教育又該如何理解呢?馮遠認為,中國的高等美術教育,必須立足於一個中國當下和長遠的國情,就是説你培養的孩子到社會上去,從事的職業也好,社會服務也好,個體的畫家也好,他學會的本領、掌握的技術在這個社會上,是能夠找到飯吃的,他所學會的技能是能夠為社會服務的。這個社會需要並接受他所學得的技藝,這是主流和基本原則。中國當代高等美術教育服務的受眾是誰,是我們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一個立足點。美院的畢業生起碼是一個合格的勞動者,否則你培養了一批觀念超前、想法很多、動手能力差,進入社會怎麼活人?我們的專業院校是國家出錢辦的學校,院校培養人,不能不立足國情和服務對象來制定一個大的基本方針。中國處於發展過程中,也許再過10年、20年也變成歐美那樣的富裕國家,那個時候藝術教育、培養人的目標可以做些微調。但即使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高等美術教育在制定所有的教學計劃、知識理論、課程結構、技術傳授等方面,也是要立足於對那時候中國大多數人服務的,包括謀生、養活自己。其次,面對國際藝術的各種新思潮、新觀念,可以鼓勵學生去進行各種嘗試、試驗,掌握多種本領,鼓勵、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如果説30年之前我們高等美術教育的課程提倡的是寫實主義激發訓練、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教學模式,那麼現在應該讓孩子們了解、接觸更多新的東西。現在新聞出版、傳媒、對外文化交流這麼豐富,各種機會非常多。但是不能因為國際美術潮流的變化,就意味著我們的高等藝術教育也必須從這個方向去追隨、去發展。現代藝術的不斷變化和實驗藝術處於一種探索的過程中間,它需要一個沉澱和逐漸被理解接受的過程。學院教學主要是傳授被實踐證明是有價值的知識、技能和方法。

  三分之二的本體文化

  面對全球化的開放環境,馮遠認為,學院培養並形成一個活躍的思維方法,一個開放的心態,一個善於學習別人優長的教學機制和培養人的模式。也許這樣我覺得會顯得全面一些。在這種系統學習中,不能一半對一半,至少三分之二對三分之一吧。主要的東西是中國文化教育,中國傳統繪畫和基本知識技能的傳授。然後有三分之一時間鼓勵你去接觸新東西,了解新東西,進行新的嘗試。這是高等教育,它不特為少數人服務。至於説在研究生階段,你可以去分門別類,可以因材施教,可以針對某一個人的情況來制定培養方法。你對大多數的本科生,你要讓他掌握最基本的用專業謀生的本領。我們每年從高等院校走出來的畢業生數量龐大,國外的設計與架上藝術畫之比是7:3、8:2甚至是9:1,宣佈我任名譽院長後,我説我奇怪你們中央工藝美院當時為什麼沒有改為中國設計藝術學院?這幾十年,設計發展得那麼好,大家一直在説設計地位不高,連一個自己的中國設計學院的牌子都打不出來,中央工藝美院原來是有雄厚根底的,而且師資主要力量都是從事設計專業。現在,既然改為美術學院了,那麼設計與造型就要並重。現在,對美院未來發展的結構佈局我想未必也要像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等,下面都成立一些二級分院,我覺得稱謂變化也許不是最重要的,關鍵要的是教學結構、教學內容符合發展需要,最後是這個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力怎麼樣。與國內外同行業相比是否具有自身優勢、特色和學科水準。

  不拘一格不受體制限制聘教授

  現代大學校長都把招攬名家、教授和籌集資金作為主要任務,但我國目前的體制對教授的聘任還是有諸多限制。對此馮遠表示,對於國內也包括國外一些具有較大知名度的藝術家、教授,只要教學需要,我們可以作為客座或者兼職教授聘請來發揮作用,把他們編入教學計劃,不管你60歲、70歲,只要身體行、本人願意,可以作為一支重要力量來補充教學,建立一支編外、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

  與聘請教授相聯繫的就是課程設置了。在今天我們的高等美術教育及其課程設置,都是要對大多數畢業生走上社會就業負責的;其次,面對國際藝術的各種新思維、新觀念的交流影響,我們既要鼓勵學生去學習、了解、探索、嘗試,掌握多種本領,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又要警惕一味地追隨國際潮流去變化,我們的高等美術教育也在向國際化發展,但實驗性藝術,美術教學的改革嘗試,都要經過一個建設與完善的過程。我們還得嚴格要求學生學好一些藝術、設計學科的基礎性的本領,同時吸收現代藝術的優長,這樣就會全面些。在課程設置中,基礎專業的內容宜佔到2/3,而實驗性的內容不宜超過1/3,審慎對待課程結構的調整。在創作上鼓勵年輕人嘗試新東西,但在本科生教學上,仍應側重基礎性要求,研究生階段可以分門別類區別對待,嘗試一些探索性課程內容。

  求實、相容、尚思、維新

  一個學校要有一個校訓,辦學基本理念。我看了清華、北大的校訓以後,我就在想對清華美院將來怎麼樣訂立校訓?一個是求實,基礎教育要求實;一個是相容,這不光是設計藝術和造型藝術,對各種學術主張和對本院校的不同傳統也應如此;相容就是不要固步自封,求實是基礎,相容是一種胸襟,只有相容,就好像植物嫁接只有血緣遠品種才會好。第三是敏思或者尚思,即崇尚思考。這個尚思實際上就是提倡一種研究能力,就是思想力、創造力。最後一個維新。這四個層次既是做學問的四個層次,也是藝術教育的四個層次。一年級基礎要紮實,要實實在在地把基礎打好;二年級要學會吸收不同的好東西;三年級要有形成思考研究能力;四年級要拿出一點新東西來。研究學問也是這四個層次。

  再説到相容,我們應當坐下來分析,清華美院如何發展。可以考慮把社會上各個專業、包括其他院校的一流專家、教授都來加盟清華美院,要給他們發聘書,鄭重其事地搞頒證儀式。然後創造條件讓他們真正發揮各自作用。

  五個方面的設想創出特色

  一院,一園,一館,首先要發展搞好清華美院,不少老師也提出應當做好一個文化創意、設計創意的産業園;清華美院博物館正在建設;然後是一會,推進籌建設計藝術家協會;一展,籌劃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和中國設計兩個大型的三年展。五個方面,看看清華美院能不能做出來特色。

  清華美院要展示學院的群體形象。我想能不能適時籌建一個中國設計學會。然後依託這個平臺,搞一個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在設計藝術方面,中國還沒有一個國際雙年展或三年展的品牌。再一個,造型藝術方面,能否做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美術三年展。搭建這兩個平臺,就是要讓教師有事情做,清華大學美院做這樣的展覽,造型一塊,設計一塊,出點題目,給點壓力。你做得不行就丟面子。我們要取得清華大學和教育部的支援。後年清華大學100週年,“藝術與科學——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由清華美院承辦。這樣就把世界各地、中國高校的同行請來。同時再籌劃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美術三年展”,全國各地高校的美術系、美術專業的成果都來展示,行不行?讓造型、設計兩大部門都有事情做。通過平臺和成果展示把清華美院設計這塊與國際上最尖端的成果關聯起來。我認為當代中國的美術格局,協會、團體是一條線,畫院是一條線,美術館是一條線,然後是學院一條線,學院在這整個中佔的比重是分量最重的,800多所院校裏頭都有美術專業,現在缺的就是一個品牌性的項目,美術教育展能夠滿足這個需要,當然這也需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援。

  馮遠認為,進入二十一世紀,大學的功能正在經歷一場變革,新時期的大學都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新選擇。知識經濟的興起把大學推向了社會舞臺的中心位置,使大學無可退避地要扮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角色。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