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孫振華:喜歡“正常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13 15:52:1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去年下半年,藝術市場明顯開始打蔫了,有個朋友卻籌劃著想開畫廊,而且要經營當代藝術。我們當然是勸阻,理由很簡單,這個時候的藝術市場已經類似于“擊鼓傳花”的遊戲,那些持有“天價繪畫”的炒家恨不得馬上找個“傻下家”傳出去:這時候出來接盤,穩賠不賺。

  為什麼要經營當代藝術呢?這位朋友的回答很坦誠:對許多“當代藝術”作品其實沒有看出好在哪?作為個人喜好,還是那些“正常美”的作品;但是沒有辦法,當代藝術實在太火了,作為經營,還是做它比較有盈利空間。

  “正常美”的説法有意思。所謂正常美,無非是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因為它有比較穩定的樣式特徵,能夠産生比較常規的快感,在市場上,它的價格也是常態的、相對穩定的。

  當代藝術不同,除了人為操縱的因素,當代藝術本身就有著先鋒性、實驗性和不確定性,這些方面決定了它的市場性質,做當代藝術多少有點類似押寶,誰也不能保證它就沒有買粒芝麻、得個西瓜的可能。

  當代藝術這種前沿、動態的性質決定了它和“正常美”不同,它的一部分經過時間的積澱,最後轉化成了對正常美的調整,擴充成為正常美的一部分;當代藝術的這種功效可以稱之為“創新”;如果創新的幅度大一點,可以稱之為“突破”。

  大多數人能接受,這個標準總是相對的。試想三十年前的中國,電子音樂是靡靡之音,迪斯可是下流舞蹈,印象派繪畫是頹廢藝術,如今,它們早就成了正常美。

  從另一方面講,也有一部分當代藝術註定是要犧牲掉的,主要是讓“試錯”的過程給淘汰了,結果它們成了藝術發展的必要“成本”和代價。

  不過,人類的藝術能夠發展到今天,還真是要感謝那些永不安分,喜歡挑戰,喜歡冒險的人。他們不滿足正常美,不願意讓眼睛保持在總是舒適、愉悅的狀態;説白了,他們就是在“找抽”,總是企圖窮盡各種可能,希望無限地突破邊界。

  矛盾在於,這種突破的衝動常常有收束不住的時候,而所謂藝術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對實驗性的東西,其容忍度大約還是有底線的,對於比較極端的實驗行為,藝術控制不住,政治、道德、法律就登場了。

  舉一個新近的例子。2008年巴黎藝術博覽會FIAC開場兩天后,烏克蘭的行為藝術家Oleg Klik的作品被法國警察查封了。這位老兄簡直就是個麻煩的化身,他以“戀獸癖”而臭名昭著,走到哪,就把麻煩帶到哪。這次他展出的是裝置攝影,有關他的一些“行為藝術”的照片,記錄他赤身裸體地和狗、羊等小動物發生性關係。

  這些東西連一向以寬容著稱的法國也受不了啦!在查封現場,儘管有觀眾抗議:你們有什麼權力不讓我們看這些?但警察還是把它們給封了。

  怎麼説這些人呢?簡單地用追求轟動效應、追逐名利來解釋這些人的動機似乎並不恰當。他們的執著應該與特別的刺激和快感有關,就像酗酒和吸毒,總讓人欲罷不能!

  撇開社會因素不説,在生理學方面是有解釋的。最近就有科學家發現,人所以産生快感,在於人的神經細胞中有一直叫多巴胺物質在進行傳遞和釋放,有些人多巴胺物質的儲存器比較小,需要不斷尋求刺激、尋求冒險來滿足快感。喜好藝術冒險的人,在生理上是不是多巴胺存量較小的人呢?當然,多巴胺充足的人還是大多數,他們喜歡正常美。

下一頁學術類雜誌新年支招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