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藝術的烏托邦:當代藝術收藏家羅根夫婦的文化理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08 09:48:05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一、危機下的執著:收藏家的素養

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藝術市場的所受到的衝擊是無法避免的。當代藝術的收藏家羅根也認為經濟危機對藝術市場的打擊是災難性的。然而就在這災難性的環境中,部分藏家開始拋售作品的時候,羅根夫婦卻以一種理想主義的精神的堅持了下來。

羅根夫婦是對夢想非常執著。英國19世紀的著名詩人丁尼生説: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羅根夫婦也堅信只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心中的夢想也一定會實現,所以他們堅持了下來,並逐步使自己的收藏豐富起來,並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收藏體系。當記者問羅根先生收關於藏家素養的問題時,他誠懇地説:真正的收藏家看重的不是藝術的市場價值,而是藝術所具有的精神價值。一個好的收藏家要即要有激情,還要有為了理想持之以恒的奮鬥拼搏精神。正是這種為藝術、為夢想而執著的精神使得羅根夫婦就像一座鐵塔一樣在慘澹的藝術市場中堅守住了自己作為收藏家的信仰。

二、文化理想:羅根夫婦的追求

肯特.羅根是一名投資銀行家,他做過高盛集團、普惠公司、巴克萊銀行及蒙哥馬利證券的執行官和美國證券銀行股權分置部門任總監。羅根的妻子維基曾是丹弗美術館的宣傳部工作人員。羅根夫婦收藏的第一件作品就是馬克斯多克的一幅現實主義繪畫《戀愛中的布特勒》。他們的收藏沒有任何功利性,也不是投資行為,因一次機緣巧合,他們完全憑著自己對藝術感覺和熱愛便開始了自己的收藏之旅。

隨著收藏品的日益豐富,羅根夫婦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真正追求和一個收藏家的社會責任和理想。摩羅在《恥辱者手記》説人類最偉大的文化理想就是每個個體生命的充分發展和實現,任何對個人的懷疑、壓抑、否定都是不義的,不人道的,不符合人類理想的。因此我們的藝術收藏家也不應該用收藏來投資,而是用收藏來闡釋、建構和反省我們的文化,並通過這種闡釋、建構和反省來促進我們社會文明的進步和追問人性實現人類自身的人文關懷,最終的理想是讓每個人都能藝術地生存——自由地生存。

在這種文化理想的指引下,羅根夫婦的收藏從不以市場為導向,他們有自己的收藏尺規。丹弗美術館認為他的收藏是“建立在他們對藝術的信仰上的、完全是個人的原創的收藏,作品彼此間具有內在聯繫。”羅根自己説:“我們總是想收藏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它們大多數由現在的藝術家創作的,在這個特定的時刻是能解決社會的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我知道圖像背後所隱含的東西,因此那些觀念作品常常會引起我興趣。我一直在尋找已經經歷或正在經歷巨大變動的社會,因為這是藝術家創作的沃土。”無論是堅持自己的藝術信仰還是尋找時代的藝術,羅根夫婦的收藏針對的都是社會的問題和觀念,因為他們相信這些藝術對人們是有靈魂啟示作用的。

三、藝術的烏托邦:收藏品和收藏經營

羅根夫婦用了十餘年的時間收藏了國際範圍內200位當代藝術家的 900多幅作品,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當代藝術收藏體系。收藏不僅僅是購買些藝術品,欣賞這些藝術。收藏也是一種能夠文化,也是一種理想。羅根正是通過自己的當代藝術收藏建立了自己的藝術烏托邦。在羅根的藝術國度中,幾乎囊括了了來自過去30年以來去全部有代表性的先鋒藝術家,包括辛迪.舍曼、達明安.赫斯特、埃德•拉斯查、格哈德•裏希特、安森•基弗、安迪•沃霍爾、村上隆等。特別指出的是,羅根夫婦還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從1995年開始,在藝術市場還未興盛的時候,他們用短短的兩年時間就收藏了張洹、隋建國、方力鈞、李松松、林天苗、艾未未、張曉剛、喻紅、林天苗、張大力、岳敏君、劉小東等近百幅極具有藝術史意義的代表性作品。

烏托邦主義是社會理論的一種,它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于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踐,如同柏拉圖《理想國》,但就其本質而言,烏托邦的功能乃是啟發性的。許多時代的精神和情感正是伴隨著這種烏托邦式的思維和倫理應運而生的,羅根夫婦從一開始對藝術收藏的範圍就是世界性的,無國界的,所有收藏作品中,美國本土的作品只佔了其中不到20%,這使我們不難看出,他們不是在炒作商品,而是一種對藝術——時代的語言的崇尚和對話。藝術的烏托邦的功能同樣也是啟迪靈魂、人性和文明。羅根夫婦沒有把自己的收藏束之高閣,而是不斷地按照一定的邏輯向社會展示它們,從而實現了藝術啟示功能和社會價值。羅根夫婦正是因為日本和中國的國家的時代背景而對其藝術作品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於至今其作品佔收藏的近四分之一之多。

2000年羅根夫婦移居科羅拉多州韋爾,還在自己家的附近建了7500平方英尺私人美術館。這個美術館就成為了羅根主辦展覽的陣地,他將展覽看作是自己“最大的愛好之一”,他每年都會將收藏中安迪•沃霍爾、埃德•拉斯查、傑夫•昆斯、達明安•赫斯特及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展覽。在他們的收藏品中,集中了藝術家們思維最活躍、靈感最旺盛時期的佳作,許多中國當代藝術家甚至希望能夠從羅根夫婦手裏不惜代價買回曾經的“靈魂”。無獨有偶,羅根雖然收藏了大量的中國作品,但至今,只來過一次中國,他打算在中國舉辦一場真正的、毫無商業性質的展覽,因為現在有太多的商業性的展覽,它們根本沒有擔負起藝術的啟示功能,僅僅是一場商業作秀的展銷會。

四、向社會捐贈藝術:超越收藏家的文化承擔者

羅根夫婦雖然收藏了數量可觀、價值不菲的當代藝術作品,但是並沒有想要獨佔它們。他們始終認為藝術是整個人類的精神財富,特別是未能經歷“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的財富,所以他們決定要將自己的收藏全部有計劃地捐贈美術館,讓全人類共用這些精神食糧。近幾年他們已經向丹弗美術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以及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分別進行了大筆的捐贈。2006年羅根夫婦宣佈,向丹弗美術館捐贈六千萬美元,包括羅根夫婦在韋爾的家,以及附近佔地7500平方英尺的美術館。這可是丹弗美術館長達113年的歷史中最大的有計劃的捐贈。

由此我們看到,羅根夫婦的文化理想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個收藏家的抱負,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已不只是一個收藏家的身份,更確切地説他們扮演了一個文化的承擔者和社會歷史的傳承者的角色,因為他們的收藏和他們的行為對於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延續和繼承、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和效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