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藝術不應該成為我們不帶孩子走進博物館的理由。因為去博物館參觀,我們的任務不僅是給孩子講授知識,而是和孩子一起親近藝術,用心感受美。
2015年起,藝術素質測評將作為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藝術素質將要掛鉤中高考成績的這個信號,表明國家正在大力推廣藝術素質教育。作為家長,要思考現在撫育的是未來的公民,孩子今後能否成為一個有修養、懂得美、有創造力的人,取決於家長今天的眼界和觀念。
前些日子,被稱為“法國大展”的“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50週年特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一次重量級的展覽,10幅名作都是從法國各大國立博物館精挑細選的精品之作,濃縮了法國從文藝復興到當代的藝術精華。這些世界文明的珍寶跨越千山萬水,由主辦方投以鉅額保費,協調5家世界名館,配合各種人力、物力,才能來到中國。不用出國,不用花費高昂的機票酒店住宿費,只需花費小額門票就可以見到它們,很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
錯失博物館的各種藉口
計程車司機應該是一個城市對道路最熟悉的人,當筆者打計程車前往北京的一些博物館時,司機經常問你要去的中國美術館(或者首都博物館)在哪兒?要知道,這兩家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重量級的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位於市中心王府井正北方,首都博物館就在繁華的長安街路邊。
可見,國人對去博物館參觀真的不重視。相信很多人會這樣説,工作忙,節假日好不容易休息一下,還要帶孩子上課外班,或者去戶外玩耍,哪有時間再去博物館。
“我們去到博物館,只需要一杯咖啡的時間。”這是英國知名的泰特博物館鼓勵人們經常走進博物館感受藝術之美的一種倡導。台灣著名美學家蔣勳就曾説過:“進博物館,只看一件作品,是多麼奢侈的事。”其實走進博物館,哪怕利用午休時間去你附近的博物館只看一兩件文物或藝術品也是好的,做這一點小改變應該不難。
還有一個常聽到的藉口是,看畫冊或者網路也可以欣賞藝術品。實際上,走進博物館,在一件件記載著歷史、文化的藝術品面前,可以閉目憧憬畫面裏人們的生活場景,想像自己在那時會如何生活、如何思想,這種神奇的審美體驗和立體的感官刺激,對畫作上或深或淺的筆觸以及直觀的豐富色彩所産生的感悟,都是畫冊、網路圖片無法給予的。
令人欣慰的是,較之以往,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物質生活的豐厚並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幸福,而了解世界文明、熟悉本國文化,已經逐漸像駕駛汽車、使用電腦一樣,成為一個現代人生活的必需。參觀博物館,體味文化活動,如同與朋友聚餐、家人出遊、個人健身一樣,是一種愉悅的精神體驗。
常去博物館的孩子更聰明
很多父母因為自己的藝術教育是缺失的,就依賴各種校外培訓機構來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反而對博物館這個免費的藝術教育課堂視而不見。
博物館蘊含了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是最好的第二課堂。歷史、美術自不必説,語文素養可以在欣賞詩、書、畫中培養,數學公式原理可以在丟勒、埃舍爾的版畫中找到,古希臘、古羅馬沉重的雕塑往往只有小小基座這麼一個著力點,其中的力學原理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在歐美國家,很多課程就是在博物館裏完成的。比如音樂老師會先帶孩子們到樂器博物館,介紹各種樂器的起源、用途、演奏方式,然後再到美術館去找一找名畫中的樂器——豎琴、魯特琴、七弦琴;博物館的體驗區可以聽到這些樂器演奏的聲音等,豐富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各個方面的神經刺激,不僅使孩子們具有基本的審美能力,還可以促使他們的左右腦均衡發展,從而使他們更聰明。
博物館還可以充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們可以在這裡探索世界的每個領域,培養無盡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到消防博物館、抗震救災博物館學習生存的基本技能;到藝術博物館體味藝術給人帶來的視覺和心靈的滋養,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除了學習成績之外,人們還發現這些孩子的一些更重要的特質:孩子特別陽光,特別樂於表達自我、樂於助人,特別有協作精神。
藝術開啟大腦,不是給孩子報個課外藝術班那麼簡單,關鍵在於孩子能經常接觸藝術,大人要有意識地多創造一些跟孩子一起親近藝術的機會。比如幫身邊的孩子們自組一個合唱隊,在公園玩耍的過程中安排點藝術活動,多帶孩子去劇院欣賞芭蕾舞、去音樂廳聽音樂會。當然,到博物館參觀,參與如繪畫、泥塑、手工等多樣的藝術活動,更是親近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
和孩子一起親近藝術感受美
博物館裏環境舒適,冬暖夏涼,不受天氣影響,文物藝術品精彩紛呈,在博物館度過一段美好的親子休閒時光,跟帶孩子去遊樂場絕對是不同的體會。
跟孩子一起參觀,要試著放棄傳統的説教方式,用問答式交流啟發孩子觀看的主觀意識,調動孩子參觀的興趣。可以從博物館的外觀開始,因為博物館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比如中國美術館的展館建築是模倣敦煌石窟建築設計的,奧運博物館的鳥巢已經成為北京的新地標,蘇州博物館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封山之作。
還可以設置一些親子競賽遊戲,比如“找不同”,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法國大展”中有兩幅帝王人物肖像畫,一幅是讓·克魯埃的作品《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另一幅是亞森特·裏戈的《63歲時著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參觀時就可以和孩子比賽誰能找到更多的不同之處:作品是全身像還是半身像?都是國王,他們的衣著哪不同?畫面中有哪些像王冠一樣代表國王權力的物品?
除了在博物館的展廳裏漫步欣賞,還可以帶著畫筆、畫本、小折疊凳或者彩泥,和孩子一起臨摹繪畫,模倣一些立體的文物或藝術品,讓孩子體驗動手創作的樂趣。
國家博物館“陽光少年”原始社會戲劇表演活動,先由館內教員帶領孩子們參觀原始社會文物,接著到專門的教育體驗區扮演一次小小原始人,圍著模擬篝火跳一段原始舞,像原始人那樣完成看守部落火堆的任務,參加原始人成人儀式,佩戴一小塊獸皮作為獎勵,這些對孩子來説都是有趣的嘗試,家長們也看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