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朱永新:藝術教育不應成為應試教育的遮羞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14 15:03:00 | 文章來源: 姑蘇晚報

13日下午,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在第十四屆新教育年會上做主報告。主報告是每屆新教育年會的“重頭戲”,本次報告中,朱永新首次全面闡釋了他對藝術教育的思考,提出了新藝術教育的理念,主張藝術教育要“成人之美”。

藝術“呈人之美”藝術教育要“成人之美”

朱永新介紹,去年的新教育年會決定把生命教育作為新教育的基礎,“因為教育是為生命而存在的,如果生命的價值沒有實現,那麼教育也沒有價值。”以生命教育為基礎,新教育圍繞著真、善、美設計了三類課程,即知識課程——解決“真”的問題、公民課程——解決“善”的問題和藝術課程——解決“美”的問題。

之所以今年先選擇了“藝術教育”的這個主題,朱永新認為,這是因為在當今的教育中,藝術的秘密遠遠沒有被發現,藝術教育真正的價值遠遠沒有被認識,而藝術教育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具有奠基的作用。藝術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個體而言藝術教育是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前提;對學校而言,藝術教育既是碎裂學科的粘合劑,也是倦怠時刻的興奮劑;而對家庭、社會、民族乃至人類而言,都有重要而神奇的作用。

朱永新總結説,藝術作為人類智慧結晶的一種獨特類型,是“呈人之美”;藝術教育則是讓每個人通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為完整的、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而教師,是最擅長于“成人之美”的人:首先是幫助成就他人,同時在此過程中成就了自己的“成人之美”。

兒童都是藝術家藝術教育要“去高精尖”

朱永新指出,藝術教育分為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的藝術教育是指研究藝術理論、培養藝術技能的課程,廣義的藝術教育則是提升人的藝術品位、提高人的藝術境界。而新教育所持的藝術教育觀建立在廣義的藝術教育觀基礎之上。

朱永新對於新藝術教育下了一個初步的定義:藝術教育是讓學生在學習藝術知識、欣賞優秀作品、習得藝術技能的基礎上,掌握藝術的思維,擁有藝術的品味,具有藝術的精神,傳承人類的文化,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完善的人格,擁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朱永新説,新藝術教育雖然從大處著眼,卻是從小處著手。過去的藝術教育過於要求精專,往往面向少數人,所以很容易導致功利化,雖然成就了小部分人,卻犧牲了大部分人的藝術教育;而這不是新藝術教育所欣賞的。“兒童是離藝術最近的人,每一個兒童都有一顆藝術的心,兒童本身就是藝術家。新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職業藝術家,不是藝術尖子的選拔與培育,而是源於兒童天性的自由發揮。”

藝術教育不應成為應試教育的遮羞布

朱永新認為,我國目前的藝術教育存在四個問題:藝術教育目標功利化,外延狹隘化,內容庸俗化;藝術教育課程邊緣化,課堂單一;兒童藝術教育成人化;農村藝術教育荒漠化。現在很多學校要麼把藝術教育變成了中、高考的工具,名為素質教育的成果,其實是應試教育的遮羞布;要麼就是藝術課程只寫在課表上,實際根本得不到重視,甚至“陰陽課表”,藝術課課時都不能保證。

針對這些問題,朱永新對新藝術教育提出了以下原則:第一是必須人人參與,注重個性;第二是必須立足生活,吻合節律。即強調藝術教育的區域性和多樣性,並且符合兒童學習生活的節奏,吻合生命成長的節律;第三則是必須學科滲透,走向綜合。藝術教育要滲透到新教育生活的所有時刻、所有地方、所有課程,打破從前“藝術教育就是音樂、美術課”的老思維。

朱永新介紹,新藝術教育的課程分為音樂課程、美術課程、綜合藝術課程三類。綜合藝術課程基於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通性,將具有內在邏輯或價值關聯的課程進行整合,包括讀寫繪、晨誦、生命敘事、電影、口頭作文等等。朱永新説,開設這些具有新教育特色的綜合藝術課程,既是為了打破藝術與其他學科的壁壘,也是為了非專業藝術教師從事藝術教育探索出新的路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