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誰“綁架”了學生的假期生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04 11:13:59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暑期舞蹈班,圓您孩子舞蹈夢。”“一月衝刺,高分不再是夢”……在各學校門口,五花八門的培訓機構廣告鋪天蓋地,從學校門口走一圈,手裏至少可以接到五六張宣傳單。暑假未至,暑期培訓市場已全面打開,面對各式各樣的招生廣告,學生、家長苦不堪言。

培訓班廣告滿天飛

這幾天,陳玲霞忙瘋了,為了印刷培訓廣告單頁,她和丈夫已經連著兩天沒睡過囫圇覺了。“單6月30日這一天,就接了4個活,最少的都要3萬份,還要求在2天內完成。”她摘下眼鏡,揉了揉紅腫的眼睛,“內容都是暑假培訓班招生的,張數從一開始的幾千張增加到現在的幾萬張。”

據悉,濟南不少小型印刷公司的生意隨著暑假的到來而升溫,“培訓單頁的印刷是大頭,公司的3台機器已經連開了好幾天。”當被問到是否會查證宣傳單內容的真假時,濟南星火廣告設計公司的經理張鵬説:“怎麼審查?誰來查?”

與陳玲霞一樣忙得不可開交的還有濟南市大觀園附近的環衛工人張桂芳,“他們發,路人扔,我們就得撿。”張桂芳指著站在馬路對面正在發培訓宣傳單的七個人,“只要有人在他們身邊經過就發,有時候一人給一張,有時候一人發好幾張。”

“這麼多紙,糟蹋了多可惜。”當了八年環衛工人的張桂芳有自己的“生財訣竅”,她隨身備著一個布袋,看到別人丟掉的單頁就塞到布袋裏,“多的時候一天幾十斤不成問題,賣廢紙能賺30多塊。”

這樣的宣傳資訊,能被多少人接受?“能有7%的到達率就不錯了。”格林舞蹈培訓的宣傳專員李琳(化名)笑著説:“但幾乎所有的培訓機構都在堅持發傳單,不是嗎?”

“是因為成本低廉嗎?”李琳搖頭:“主要是營造一種氛圍,讓家長感覺到危機,讓他們認為有很多孩子都在接受培訓。”

“一張張的傳單發到家長手裏,培訓市場這麼火爆,望子成龍的家長能坐得住嗎?”李琳反問道:“誰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培訓效果有待考證

在學校門口的隨機採訪中,約有70%的家長打算或已經給孩子報了補習班。報班的學生中,小學生佔45%,初中生佔35%,高中生佔20%。

培訓班的效果怎麼樣?學校門口,一位發傳單的工作人員引用了至少7個帶百分比的數據講了半個鐘頭,在場的不少家長被説動,甚至有3個家長現場報了名。然而,在隨後的調查中,筆者發現該暑期培訓班竟然連培訓資質都沒有。

“在小區租個房子,擺幾張桌子,雇幾個大學生講課,全國各地有很多這樣的培訓班。”在4家教育機構工作過6年的任鵬大膽猜測:學校門口現場報名的三個家長有可能是“託兒”。

王廷元上小學時曾參加過幾期少兒記憶拓展班,“現在都不記得當時課堂上講的什麼了,只記得開學第一天就因為沒背出課文被罰站”。

“少兒記憶訓練或者思維拓展類的培訓是最近幾年比較火的培訓項目。”在任鵬看來,“火爆是因為此類培訓效果不好檢測,補習班好不好,開學一考試就能測出來,但記憶訓練是一項長久的工程。”

任鵬繼續解釋道:“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可是關乎孩子前途的大事。”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培訓班,很多家長表示無奈:“一個普通的培訓班至少七八百元,藝術類的更貴,同時給孩子報幾個培訓班,一個暑假下來,至少要花兩三千元。”

破局非是一蹴而就

“花錢誰不心疼?我也知道女兒累,但別人都補課了,她若不補,開學後被其他同學落下怎麼辦?”家住濟南市花園莊小區的馬先生本打算暑假帶孩子外出旅遊,卻被妻子阻止了。

“對功利的追逐和對成功定義的扭曲就像一張網,網住了學生和家長,也網住了整個社會。”在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張立國看來,“大家都看到了這張網,但破網而出需要很大的勇氣。”

“適當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是必要的,但過多過濫,反而增加孩子的身心負擔,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幼教專業的張麗老師説,在國外,孩子放假後,主要是參加戶外運動、郊遊旅行,參觀文化館與博物館等,補習只佔每週的幾小時而已。

“每年暑假,我們都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也吸引了不少孩子來圖書館。”濟南市圖書館館長郭秀海認為,在多方參與的前提下,公共文化場館可以扛起“破網大旗”,“關鍵是要搞好假期活動套餐,並把這種活動固定化、常態化、品牌化。”

“暑期裏中小學生應走出課堂,多接觸社會,通過‘走出去’,汲取更多的知識。這些遠比接受‘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重要得多”。

“家長怕孩子落於人後,無奈送孩子走進補習‘圍城’,殊不知這樣做壓抑了孩子自然純真的天性,可能導致孩子喪失‘自主人格’,孩子成年後會依然沉浸在被動應試的扭曲心理中。”山東建築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華新認為,“唯成績論”觀念不鬆動,很難真正做到減負。

讓孩子走出課堂,接觸社會;走進公共文化場所,接受藝術熏陶……在陳華新看來,這不失為目前最直接的一種做法,“從長遠看,全社會需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才能讓孩子從被‘綁架’的假期中解放出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