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民辦博物館:期待更到位的扶持政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18 09:04:0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國家文物局2013年公佈的《全國博物館目錄》顯示,我國已共有各類民辦博物館647家,已佔博物館總數的16.7%,這還不包括各省登記在冊未公佈的部分。縱向來看,這個比例近年來一直保持上升趨勢,標誌著我國民辦博物館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新階段。然而,民辦博物館在法理上的身份定位模糊導致的諸多不便;地方支援民辦博物館的政策措施由於缺乏體系和配套措施支撐導致政策效應大打折扣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行業的發展。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現行政策引導效應明顯

2010年國家七部委聯合出臺《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2013年國家文物局下發《關於推進國有博物館對口支援民辦博物館工作的意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援引導下,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推進民辦博物館加快發展。國家有關部門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出臺後,一些地方政府或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相繼配套出臺了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政策性文件,結合本地實際分別從技術、人才、資金、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支援,使民辦博物館在創辦、運營和發展中有了政策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總結道:“各地的支援政策主要體現在:一是把好‘準入關’,強化行業管理,積極做好審批、年檢等工作,促進民辦博物館健康發展。二是開展對口幫扶。發揮本地國有博物館優勢,組織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民辦博物館,不斷提升民辦博物館的辦館水準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三是加強業務指導。對民辦博物館建設發展、陳列展示、藏品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指導,推動民辦博物館向專業化發展。四是支援民辦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國有文博單位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到民辦博物館工作,積極推動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在合作中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五是積極扶持公益類民辦博物館。對具有門類特點和地域文化、民族民俗唯一性的民辦博物館,以及搶救瀕危文化遺産、填補文化空白等的民辦博物館,在資金、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援。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産生了明顯的示範和引導效應,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提高了全社會對民辦博物館地位作用的認識,使民辦博物館發展環境和氛圍越來越有利。”

配套措施、可操作性欠缺

全國各地的扶持政策雖然對民辦博物館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從政策覆蓋範圍、政策支援力度和政策配套性、操作性來看,地區之間依然不平衡。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中,只有不到1/3的出臺了民辦博物館管理辦法、扶持政策等文件,省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文件的還不到1/4,有政策性文件且扶持力度大的,一般都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有些地方制定了管理辦法,但缺少具體扶持政策措施,有的地方出臺了扶持政策,卻沒有管理制度。有的只有省級層面的文件,市、縣卻沒有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有的市、縣出臺了政策,省上卻沒有。在貫徹落實政策中,一些地方還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使民辦博物館發展缺乏完善的政策體系支撐,政策剛性明顯不足;一方面也使政策執行起來比較困難,往往無法落到實處,政策效應大打折扣。”王勇超説。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民辦博物館的法律或行政法規,《文物保護法》中對民辦博物館的管理沒有具體規定,而《博物館管理辦法》只是文化部制定的部門規章,法律地位偏低,權威性和執行力自然會受到影響,其中一些規定很難在實際工作中實施。“如《辦法》規定:‘國家扶持和發展博物館事業,鼓勵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設立博物館。’‘國家鼓勵博物館發展相關文化産業,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博物館依法享受稅收減免優惠。’如何扶持和發展、如何鼓勵、如何依法享受稅收減免優惠等,都需要其他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出臺配套措施,否則這些規定都無法得到具體落實。” 王勇超説。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