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素描真人頭像廿字教學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04 08:31:49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五塊重色”是指頭部正面朝下的五個面形成的五塊重顏色,即從上到下依次是:上眼眶底、鼻底、上嘴唇、下嘴唇底、下巴底。“一個焦點”“二條直線”“三大層次”“四個方向”“五塊重色”方法的靈活運用,有助於形體塑造。形體塑造不是簡單的摹寫,素描訓練必須講究造型。造型是依據“物質的形”創造出“藝術的形”。

馬蒂斯曾説過“表現對象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方法,一種是原本原樣地摹倣它,另一種則是藝術地把它傳寫出來”。頭像寫生不是照相式的還原原形,而是通過對對象的認識和理解,溶入自己的情感和藝術主張,重構形象元素,藝術性地創造一個新的原形。講究造型,必須了解素描頭像形的內涵:素描頭像的形具有結構性、立體性、空間性、透視性、對稱性、個體性、繪畫性、情感性。頭像寫生要在觀察和理解的基礎上,表現形的特性,變自然形象為藝術形象。

追求形式

“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原本就存在於自然之中,表現的含義,就是找到恰當的形式語言。正如塞尚所説:“畫家作畫,至於它是一隻蘋果還是一張臉孔,對於畫家那是一種憑藉,為的是一場線與色的演出,別無其他。”藝術形像是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繪畫的一切變化最終落實到形式的變化中。我們説一幅作品具有視覺美感,通常就是指作品中的各形式要素能按照造型規律,以獨特的審美方式帶給人一種視覺享受。

素描頭像寫生,對形式感追求不可或缺,畫者在具體的作畫過程中要從更高的層次去把控造型要素,既要有深入的分析,又要有大膽地綜合,有取有舍。點、線、面是最基本的形式要素,要強化畫面點、線、面構成,凸顯形式之美。黑、白、灰是另外三個形式要素,黑、白、灰不僅僅是物象的固有色度,它還是畫面的明暗構成。通過黑、白、灰的架構,可以讓我們擺脫客觀物象的束縛,提高畫面的藝術表現力。

節奏也是形式要素,畫面的節奏感主要通過對比來實現,合理運用對比是增強畫面傳達效果的重要手段。大小、粗細、方圓、軟硬、虛實、強弱、疏密、繁簡、動靜等等,都是可以調度的對比元素,通過這些視覺元素的適度對比,可以産生畫面的節奏感,得到多樣統一的視覺形式美感。

避免概念

素描真人頭像寫生教學忌概念化。概念化很多是由認識的偏差引起的。素描真人頭像寫生認識的誤區有很多,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儘量避免:對結構的理解誤區:“結構第一”。不理解結構不行,做結構的奴隸更不行。結構是手段而不是寫生目的,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去理解頭部的內部構造,我們不能把結構淩駕於感覺之上。頭像寫生有必要了解肌肉和骨骼,但是在作畫過程中要放下解剖結構,直指人物的外貌特徵和內心世界,抓住人物的神態,表現出對象的獨有氣質。如果拿著肌肉骨骼圖去死套,只注重結構而忽視模特本身的神態特點,就會造成越畫越概念的窘境。對熟練的理解誤區:“熟能生巧”。

董其昌在《畫旨》中提出:“畫與字各有門庭,字可生,畫不可不熟,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筆者認為,董其昌“生熟觀”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畫並非只要“熟外熟”,畫也要“熟後生”。“熟”是“生”的基礎,“生”是“熟”的昇華。止于生,作品艱澀難懂,難登大雅。只求熟,作品易落窠臼,不免流俗。生與熟,是藝術創作的不同境界要求,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過於熟練,容易不自覺地憑經驗作畫,而經驗代替感受,是造成概念化的一大成因。素描頭像寫生,要懂得以“生”克“熟”,以“生”克“俗”。對規律的理解誤區:“死守規律”。

規律本身沒有錯,不了解繪畫規律,難入繪畫之門。但規律指向的是共性,而共性通常是剔除了個體性而形成的。個性往往是“反常規”的,頭像寫生如果過於執著于所謂的“規律”,以理解代替觀察,就有可能抹殺個性,流於概念。比如説,“三停五眼”,這是頭部比例基本規律,但某些人的個性特徵恰恰是“反規律”,鼻子特別長,眼睛特別小等等,如果死守規律,最後結果是“像人而不是像這個人”。人都是唯一的,頭像的形具有個體性,不注意觀察形的特點,畫出的頭像就會概念化,程式化,造成千人一面。

對風格的理解誤區:“硬套風格”。魯迅先生説,風格“不僅因人而異,而且因事而異,因時而異”。脫離個人所處的客觀環境,不顧及題材內容的特點而主觀任意地追求某種風格,就必然導致矯揉造作,虛假膚淺。繪畫學習,借鑒無可非議,但不能以不變成法硬套萬變客觀,忽視對象特點,忽視自己的真實感受,否則,概念化在所難免。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